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平概况    >    乡镇概况    >    戛洒镇

戛洒镇2023年概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4-18 10:04   点击率:715打印】【关闭


 

戛洒镇位于新平县城西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的戛洒江畔,地处三州(市)(玉溪市、楚雄州、普洱市、五县(新平县、元江县、墨江县、镇沅县、双柏县)交汇处,自古以来便是新平及周边地区商品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镇政府驻地戛洒集镇,距离昆明市245公里、距离新平县城65公里,是省道218线(楚雄——江城)的必经之地。近年来,戛洒镇先后荣获国家经济综合示范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特色小镇”“云南省绿美乡镇”“玉溪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20202月,被列为云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戛洒派出所成功申报全国枫桥公安派出所并被公安部列为爱民模范集体,戛洒司法所被司法部办公厅列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自然概貌】 戛洒素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花腰傣是居住在元江、新平一带傣族的一个支系,由于每个傣家妇女的裙腰上系着一条用手工织成有着美丽图案的花裙带而得名花腰傣。戛洒镇是全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区,戛洒源于傣语,意为沙滩上的街子。戛洒花腰傣,主要以农业为生,种植稻谷、甘蔗、香蕉、芒果、柑橘等水果;养殖业中,尤喜养鹅;居住的房屋多为土掌房,与版纳傣家竹楼大不同;服饰方面,花腰傣传统服饰却独具一格,另有韵味,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2021年,我县申报的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称为写在身上的历史。镇域内自然条件优越,矿产、旅游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全县乃至全市的经济重镇、工业强镇、旅游大镇。矿产资源有铜、铁、煤等,目前已探明铁矿石储量4.8亿吨、铜金属储量172万吨,分别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33%25%。旅游资源既有哀牢山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哀牢山原始生态群落,也有古滇皇室后裔花腰傣民族文化和陇西世族庄园历史文化遗址,还有以褚橙庄园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旅游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浪漫栖居地之首。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镇户籍总人口3.5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其中彝族1.45万人,傣族1.16万人,分别占总户籍人口的40.7%32.5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9.8%39.9%

【行政区划】 2023年末,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239个自然村236个村(居)民小组,12个村即达哈村、平田村、耀南村、发启村、大田村、新寨村、竹园村、磨刀村、纸厂村、冬瓜林村、米尺莫村、腊戛底村,6个社区即南蚌社区、戛洒社区、平寨社区、腰街社区、大红山社区、曼哈社区。国土面积488.47平方公里。

【党建引领】 戛洒镇党委下设1两新党委和18个农村党总支,195个党支部1483名党员。近年来,戛洒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实主体责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创特色、树品牌,争一流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矿冶集聚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组织扎根群众、民主发动群众、产业致富群众、服务凝聚群众、文化充实群众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以四级联创为抓手,打造双百行动党建品牌,通过转变作风连民心、服务群众暖民心、加快发展聚民心,汇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创先争优,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实现了构建人民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新格局。

【经济综述 近年来,戛洒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玉溪市一极两区发展定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稳的基调、进的态势、强的动能。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7亿元,占全县的30.44%,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27.55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3亿元,同比增长158%;向上争取资金3097万元,比上年增加1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32元、同比增长12.1%。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深入实施,新增市场主体795户、四上企业3户。

【产业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戛洒镇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环境优势,突破思维局限,全方位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粮食作物稳定发展,成功开创梯田水稻种植一种两收一种多收模式。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新寨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柑桔)示范村,褚橙庄园被列为省级农业庄园,褚橙连续5年荣膺云南省“10大名果。农产品质量检测及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推进有力,8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高质推进,启动柑橘大型基地建设2个、中型基地7个、小型基地13个,成功认定县级基地13个。202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16.9%现代绿色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镇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健全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工作机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工业企业18户、规上工业企业1户,完成工贸分离6户,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初步形成了以矿冶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生产及配套为辅的工业体系。建立健全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主动支持服务好大红山铜铁两矿、南恩糖纸厂等重点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大红山铁矿荣获全国绿色矿山、省级绿色工厂称号。投资5971万元完成橘井米线加工厂、腰街乡村振兴选果包装厂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9.35亿元、增18.1%活力文旅业潜力巨大。戛洒坚持以跨界融合文旅+”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日益增强。欢乐水世界、陇西世族庄园成功试运营,耀南红色村、南恩瀑布提档升级、平寨文旅融合、云海日出观景台更新改造、花腰傣露天文化生态博物走廊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半山酒店加快打造,云筑泊境半山酒店主体完工,树几山舍入选云南第一批半山酒店名单,一亩之间、金湾入选云南省等级旅游民宿培育库。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农旅融合发展趋势显著增强,火红凤凰花·风情花腰傣赏花民俗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耀南成功创建金牌旅游村,新寨入选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戛洒花街入选省级改造提升步行街试点,投资1.2亿元建设腰街二十四节气健康中心项目,森屿、天台意境、溪亭陌乐等夜市新业态蓬勃发展。2023年,文旅项目投资4.23亿元,共接待游客2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85亿元。

【集镇建设】 20176月,戛洒镇入选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同年8月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近年来,戛洒镇围绕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素,以滇中、滇西南旅游重要交汇地,中国花腰傣风情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一流全天候休闲康养度假胜地为总体定位,围绕建成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小而美、运行机制新而活的一流特色小镇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突出花腰傣特色,科学规划布局,主动融入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集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谋划集镇建设项目30余个,规划项目18个,总投资22.29亿元,目前已完成花腰傣传统民居传承、外滩酒店、关圣庙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11个项目。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戛洒一中、南蚌小学改扩建、村完小校安工程及南蚌、米尺莫、冬瓜林、曼哈等村(社区)卫生室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九年一贯制教育改革启动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新增免费停车场4个、机动车停车位20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000余个,新建、改造卫生公厕9座,实施补绿增绿5000余平方米,音乐喷泉、公共洗手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修缮,南线河上段河滨公园启动建设。同时,两污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拆除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6259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9.96%。花街、曼贵片区私搭乱建拆除工作深入推进,夜市街整治常态化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高分通过市级验收、省级暗访。

【基础设施】  交通路网内畅外联,通过织就快速网、打通断头路、改造老街路,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红山二号桥建设完成,永金高速戛洒至元江段即将完工,天猴高速戛洒至镇沅段、老厂至大红山公路、豆丰至管家寨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完成乡村振兴道路PPP项目建设88.98公里,在建19.52公里。水利建设优化加强。马鞍山水库竣工验收,十里河水库加快推进,集镇二水厂扩建工程完工投运,新寨、纸厂、竹园等7项抗旱应急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腊戛底、达哈、南蚌、竹园片区农村供水保障项目陆续启动,农村水网供水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腰街农业水价改革前期工作顺利完成,新寨片区农业水价改革有序启动。新基建建设布局加速,完成腰街村村通及互补光伏电站110千伏送出线路改造建设,220千伏花街变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实施。镇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大红山、腰街电动汽车充电桩、南恩瀑布及欢乐水世界信号基站、白糯格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电力附属设施等项目建设完成。

【民生事业】 戛洒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在为民惠民利民上下功夫,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十四五以来,全镇民生领域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一项项民生举措温暖民心,一份份民生账单书写幸福,一张张幸福笑脸绽放梦想。2023年,全镇民生支出48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3%。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质推进,戛洒二中九年一贯制教育改革、村(社区)卫生室建设等惠民举措深入实施,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全镇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100%,医共体改革深入推进,新平总医院戛洒院区正式挂牌成立,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5.5张,在全省乡镇中均居前列。劳有所得、弱有所扶,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立滇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乡村振兴戛洒工作站,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高效化解欠薪矛盾纠纷,2023年及时化解欠薪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农民工投诉191件、涉及金额15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行动扎实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万人,新增职工养老保险505人;医疗保险参保3.2万人,参保率达99.4%。社会救助扎实开展,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救急救困功能,发放各类生活补贴及救灾资金710.5万元,戛洒镇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包保监测对象及困难群众制度,与新平县农商行建立困难学生长期临时救助合作关系。双百行动持续开展,筹措360万元资金为群众解决急难险小问题100余项。

【社会治理】 近年来,戛洒镇结合镇域基层实际,以纵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平安戛洒建设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扎实开展,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受理各类信访案件436件。群众矛盾纠纷有效防范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深化,共采集事件2623件,办结率98.93%。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改革加快推进,村(社区)综治专员实现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90余人。

【乡村振兴】 近年来,戛洒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以星级美丽村庄建设为导向,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以产业振兴筑牢物质基础,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全面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产业帮扶双绑机制,2023年实施帮扶衔接项目9个,落实各类衔接资金1079.2万元。以人才振兴激活赋能引擎,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16个村(社区)155个自然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及干部规划家乡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实现多规合一全覆盖。以文化振兴铸牢自信之基,以文明家庭”“文明村(社区)评选,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生态振兴描绘美丽画卷,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方案,完成达哈新村、平寨新村等小组人畜分离、雨污分流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安心拆除强力推进,完成67宗占地面积4847.41平方米危房闲置旧房拆除、清理、盘活工作。乡村绿化美化全面启动,2023年新增绿地面积 0.18 公顷,戛洒镇获评云南省绿美乡镇,新寨村杧木树小组获评云南省绿美乡村。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大胆探索岗位整合、派单考核、交叉任职等做法,同时强力推进头雁领航,红旗联创党建联合体工程和村集体经济消薄强村工程,引导冬瓜林、平寨等8个村(社区)联合成立佳禾联创公司,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023年,全镇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启动腰街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全面落地,整体提升。

【改革创新】 近年来,戛洒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主题,聚焦重点突破、试点引领,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扩权赋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成立戛洒镇政务服务大厅和综合行政执法队,将社保中心、农业农村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合并办公,以一窗通办,一门通达的集成式服务高效便民利民。自改革以来,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理行政许可审批2900余件,公共服务事项5.1万余件,行政确认1060件;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综合执法整治533次,联合执法8次,受理群众来访投诉12起,同时开创“3+X”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模式,创新运用三书一函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持续推进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建设。实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打破镇财县管模式,财政收入定额上解,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强化资金整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保障全镇重点支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戛洒镇2022年概况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