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地处哀牢山主峰南沿,位于新平县城西南部,乡政府驻地马鹿集镇,距县城102公里,西南与普洱市墨江县接壤,东北与漠沙镇相接,西北平掌乡相邻,东南与元江县曼莱镇毗邻,227国道线横贯乡境,总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6人。乡域内最高海拔河头寨瞭望台2422米,最低海拔挖窖村110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均降雨量1848毫米,年平均气温15℃,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全乡辖1个社区,6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89个自然村,居住着彝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是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山区。 截至2019年末,建兴乡年乡村(户籍)总户数4896户,乡村总人口17970人。其中农业户4215户,农业人口16916人;非农业户681户,非农业人口1054人;少数民族12121人,占总人口68%,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 乡域内山川纵横,地理分布呈阶梯状,“十里不同天”,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苦荞、药材等高海拔作物,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一、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战略不动摇,以“建设特色集镇,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工业企业,构建和谐建兴”为重点、坚持“一烟、二畜、三林药”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推进建兴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农林牧渔业大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26275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219万元,林业总产值1605万元,畜牧业产值11741万元,渔业总产值310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400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8元。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4.2万元,减20%;地方财政支出5122万元,增9.61%。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年累计完成蔬菜育苗1750亩,种植高山蔬菜2036亩;;紧紧抓好烤烟的发展,交售烟叶7万公斤,烟农收入196万元。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中,“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理念指导下,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包产到户,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营业税、工商税、实行粮种“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二是在科技的帮助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以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三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增强了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全乡粮食产量达到548万公斤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跨越,农村农民的“米袋子”问题得到改善,成功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 畜牧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全年猪、牛、羊肉蛋总产量达182万公斤,畜牧业收入达11741万元。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6364万元。 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现有六个村委会,一个社区,含79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公路,县乡公路39.3公里,乡村公路里程40公里,村组公路里程192公里,机耕路149.5公里,到村(社区)驻地为水泥路。2018年建设乡村公路26条共8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639万元;农村公路小修保养252公里。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强,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科技、教育、文化。 教育事业跨越发展。“九年一贯制”试点稳步推进。现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539人,专任教师45人,入学率达100%,升学率达100%,毕业率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校现有2所,在校学生907人,专任教师59人,升学率达100%,毕业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学龄儿童在校生90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卫生事业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8.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98.1%;新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居民养老难题得到缓解。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和规范。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最快的一个时期。 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1.97亿元,发放贷款1.05亿元,存贷比例为53%。存贷比例更加扩大,人均储蓄10963元,人均贷款5843元。 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717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6266亩。 城镇化建设。乡域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建设特色集镇,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404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45万元。 “十三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和“三张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认真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