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 一般农家是男耕女织,而花腰傣妇女往往是在农事之余从事纺织和刺绣。她们在这方面的技艺是精湛的。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明一统志》都载:傣族“妇女耕种,以时事蚕桑”。道光《他郎厅志》载:“男捕鱼,女纺织。”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新平县志》中的民族图谱,有一幅“摆衣”(傣族)图,绘的是一位傣族少女在精心纺线, 所用纺车与内地汉族的一样,说明新平花腰傣的纺织技术在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与内地汉族相同的发展水平。他们不但种棉,用棉花纺线,还有一种获取天然纤维的办法,就是把一种树的皮埋在牛屎中,待腐烂后,用其纤维织袋、织布。这种原始的纺织技术至今还保存在戛洒的傣洒中,用天然纤维纺织,无须甲醛(HCHO)处理,人的皮肤不会过敏。 新平傣族染布是用天然染料。做法是:把一种叫“黑心树”的皮。加上一种树枝,共熬成红黑色的汁液,直接浸染土布。不像工业染料,用焦油色素(其中含有害物质二笨胺)。 最令人赞赏的是花腰傣妇女的编织技艺。她们用多色经纬线以“挑一压一、挑二压二、挑三压一”的手法编织的彩带,是华美艳丽的工艺品。 2、刺绣 傣谚:“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是说:男子的能耐表 现在盘田上,女子的本领在刺绣上显示出来。 傣 族女孩从十三四岁起就跟着母亲和姐姐学习纺织和刺绣了。到十七岁就已经在布料上驰聘想象,飞针走线了。她们不用画稿就能信手绣出栩栩如生的草木花卉、鸟兽 虫鱼;或者用.图案体现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做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走俏市场。可以说,针线绣出花腰傣妇女的一生,刺绣对她们的心 态、思维和审美意识都是有影响的。 我在戛洒镇南蚌上寨采访时,见过一位傣族女青年,叫白绍美,上过初中一年级,是著名的织锦、刺绣能手。她还在绣 装上安排诗句,其中有几句是:“你的笑容 你的声音 都慢慢走去 我才知道最爱是谁”原来,她把心绣在傣装上了。 摘自新平花腰傣国际学术研讨会 王国祥《生态视角下的新平花腰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