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平概况    >    民族文化

傣撒少女头饰


来源:新平县 时间:2015-12-28 16:12   点击率:320打印】【关闭

  发型也是民族服饰内容之一。《史记.西南夷列传》云,西南夷“皆椎髻、耕田、有邑聚。”何为椎髻?《史记.索隐》曰:“为髻一撮,似椎而结之。”《仓颉篇》说:“椎 用打物者也。”说明椎即打击乐器的木锤,头部似圆球。椎髻就是把发在头顶上盘绕成圆球状,系上彩条、金银饰物,或插上羽翎、花等以示美观。男女都有椎髻 者。经历许多朝代的演变,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傣族男子已经看不到椎髻的现象。唯有花腰傣妇女,无论老幼,都保留着古代椎髻的习俗。居住在新平县水塘乡、 戛洒镇的傣洒,其椎髻销偏于脑后,称为“高髻”,银饰层层,彩带、花线缠绕,上插孔雀羽翎,五彩缤纷;腰街、漠沙、曼线、元江县东峨等乡镇的傣雅,其椎髻 立于头顶中央,用刺绣着花边的青布条包裹缠绕,耳际垂着鲜艳流苏,衬托出小“卜少”如花的面容。额前斜戴“鸡棕”帽,既可以遮阳光,又可以让人看不面目,更加迷人。而小“卜少”则能从帽沿下看见别人的表情。元江大水平乡的傣仲,也是椎髻于头顶,椎周围插满硕大的银簪花,用青纱缠盖头上,银饰若隐若 现,称“大头”花腰傣;其他称为“小头”花腰傣,她们的头饰各有特色。

  傣洒的小“卜少”,髻饰更为华丽。秀美的长发盘髻耸于头顶后,红色的髻箍上银泡耀眼,附着一团花蕾般的银响铃;五光十色的丝带肥小笠帽维系在髻上,满头生辉。

  

  

                                            来源:云南信息港

上一篇:傣族精巧别致的秧箩、笠帽
下一篇:服饰渊源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