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东临石屏,南接元江,北邻峨山,西连新平县城,玉元高速-昆曼国际大通道、老国道213线横穿集镇。全镇国土面积48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鲁奎山2389米,最低海拔玉租河510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全镇辖扬武、大开门2个社区,写莫、丕且莫、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和马鹿寨8个村,102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 (一)聚焦产业提质增效,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工业发展动力强劲。工业发展首位意识不断强化,产业转型持续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扬武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动脉”中的关键一环。永发新型建材年产30万吨矿渣微粉立磨生产工艺优化项目、瀛洲水泥年产20万吨矿渣微粉立磨生产技改工程项目、昆钢耐磨80型段斜轧生产线、平甸河水库管道供水、鲁电矿业1430m和1480m巷道扩建等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仙福集团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一期项目进入试生产;3万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年处理150万吨矿渣粉末、年产4000吨竹炭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仙福集团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二期项目、恒泰科技新型材料二期项目、鲁电矿业年产80万吨菱铁矿选矿及年产80万吨采矿项目、瀛洲水泥安全环保技改升级和瀛洲院小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仙福集团铁路专线及货运站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仙福集团排名全省百强非公企业第3位。2020年末,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0.93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06.68%。 “三农”工作持续巩固。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优势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园水果效益大幅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依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48万亩,其中,新平紫东农业公司开发土地流转1.4万亩;实现万亩冰糖橙连片种植,新增种植金秋沙糖橘6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600亩,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显著激发。摆夷寨河水库列入县级储备项目,实施马鹿寨应急提水灌溉项目,完成库坝除险加固、应急提水、管网建设等21个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实施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等4个试验示范项目,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积极探索。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打牢基础。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完成关猪13个单元,在建4个单元,有序推进它斗60个单元生猪养殖项目征地工作,畜牧产业加速升级。圆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登记颁证工作,成立117个新型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20年末,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7亿元,较2015年末增76.2%。 现代服务业持续活跃。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彝族烟盒舞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等,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滇中、滇南、思普三地区地委代表联席会议旧址”恢复重建并成功申报“新平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红色滇中——扬武》纪录片录制和37张布展。非遗申报工作硕果颇丰,3人命名为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人命名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人命名为“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扬武火烤饼》入选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连续成功举办中国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节,烟盒舞大赛、土特产展销等活动生动展现扬武特色,以卤猪脚、卤肝、扬武冰棒、火烤饼等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知名度不断提升,备受省内外旅客青睐,扬武镇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聚焦改革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抓重点、强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开门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完成1103亩土地征收,35冢坟墓迁移,134套永久安置房建设竣工,148户农户及单位顺利搬迁入住;顺利完成大开门社区东侧地块、大开门收费站南侧地块等7个地块610亩场地的回填平整、挡土墙及排水沟工程,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坝分田小组搬迁安置及扬武片区田房组团路网建设,仙福集团、瀛洲水泥、鲁电矿业、福泰橡胶、恒泰新型材料等重点企业项目征地、搬迁安置等协调服务工作有序推进,中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五年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33.24亿元,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充工业产业增量作出突出贡献。 抓基础、增投资,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围绕“两片一走廊”布局,聚焦昆曼国际大通道人流、物流、资金流,发展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完成烟盒舞表演舞台提升改造并投入使用,加快信号盲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逐步配齐配强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扬武“新平对外门户”形象。主动融入滇中高速环线经济带,玉磨铁路新平段项目完工在即,大戛高速全线贯通,国道213线“三改二”工程圆满收官,石屏宝秀至大开门高速公路、扬武至高粱冲至大新公路、五岔路口至尼者桥路段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昆磨高速扬武段美丽公路建设及扬武服务区提升改造,路网建设实现新突破,通行更加高效便捷。 (三)聚焦环境优先,生态质量日益提升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深入实施天然林二期保护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项目,营林造林和退耕还林卓有成效。强化森林防护,实现责任纵向到村、组、户,横向覆盖全部成员单位,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森林覆盖率达60.66%,林区生态结构进一步优化。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畜禽禁养限养范围。深化污染源头综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拆除扬武富民红砖厂,建成仙福集团20MW、鲁奎山水泥4MW余热回收发电等项目并投入使用,污染防治坚决有力。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配合县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质灾害治理、水土保持治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创建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的根基逐步打牢。督促矿山企业上缴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完成鲁奎山铁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启动农村综合水价改革,农户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山林长制、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体系不断健全,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取得新成效,全镇33段河(库)得到有效管护。 (四)聚焦乡村振兴,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坚持推进多规合一不动摇,扎实抓好城乡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主动融入昆玉—玉元经济带建设,积极服务“绿色钢城”建设。加快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高标准开展集镇总体修编、特色风貌设计工作;完成“美丽乡村·光耀彝山”亮化工程和“点亮玉溪”项目,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900余盏。加快“两污”项目实施,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扬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及二期长廊建设项目,大开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工,城镇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501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夏季攻势”“秋冬战役”,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村内水塘、沟渠、畜禽粪污清理清运,累计投入9349人次、清运垃圾6171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改造行政村公厕9座、无害化卫生户厕2996座,实现行政村无害化公厕覆盖率100%、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87%。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创建持续开展,顺利完成七公里“移民新村”建设,有序推进丁苴村“美丽乡村”项目,美丽宜居村寨成效初显。 (五)聚焦民生福祉,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镇48户1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唯一1个贫困村马鹿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就业良性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不断提升拓面。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规范运行,殡葬改革持续深化,镇村健康服务一体化和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口计生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不断加强改进。依法管理民宗事务,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扬武镇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马鹿寨村新寨河小组上榜云南省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七五”普法有序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修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信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取得实效。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防艾和反邪教工作不断加强。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更加巩固。 (六)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入脑入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拓展,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全镇96个党(总)支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丕且莫村党总支被评为“美丽乡村”红旗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转化;“互联网+党建”延伸拓展,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干部素质能力和学历提升行动有序推进,20人参与“双学历”提升;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回引,多渠道回引人才15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充实。扎实开展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整顿排查,全面排查2012年以来入党的156名党员,处置党员3人,处置相关党组织负责人、有关责任人13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政治自觉和纪律规矩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问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单位3个,立案审查12件15人,给予党纪处分15人。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纠正“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不正之风,从严管党治党落细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