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新平县通过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按照“添绿增金”的发展思路,筑牢生态根基,深入推动产业革新,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福祉。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工程造林”,到40年后哀牢山沿线人工与天然结合的混交林融为一体布满山间,成为玉溪市森林面积最大且唯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国绿化模范县,新平县以一场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生态“马拉松”,在滇中地区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的外围,趁着雨季,工作人员正忙着补种西南桦树苗,为哀牢山“旗舰”物种西黑冠长臂猿打造千亩“人工食堂”。西黑冠长臂猿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哀牢山现有西黑冠长臂猿262群,新平片区分布有178群,是目前全球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新平县正在实施20万株西南桦种植项目,构建和谐共生生态福地。 “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张,利用荒地荒山来种植西南桦,进一步强化国土绿化工作的同时,也丰富了‘旗舰’物种西黑冠长臂猿的食物来源。”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副局长李加文说。 为西黑冠长臂猿打造“人工食堂”,并非新平县在哀牢山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中的先例。照片里记录的是20世纪90年代,新平造林人通过人背马驮、塔棚栽树,大力推广华山松种植的情景。这是新平第一代“工程造林”人“向绿而行,与绿共生”的集体记忆。“整个山上的造林施工队多的时候每天有两三百人,少的时候也有几十人到上百人。在哀牢山区沿线推广华杉松种植,大约在10余万亩,在整个哀牢山沿线形成重要的生态屏障。”新平县第一代“工程造林”人普超云回忆道。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磨盘山尝试“工程造林”,经过一代代造林人的接续奋斗,新平县在以“旗舰”物种为主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护上下功夫,累计在以哀牢山为主的山区半山区完成造林面积153.4万亩,保护区面积已整合优化到46.8万亩,是原来的2.2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66%。哀牢山新平片区记录到自然分布的野生维管束植物1361种,野生动物879种,鸟类418种,被称为大自然的博物馆,生态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平县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自然保护地保护为基础,强化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我们在整个哀牢山片区共设置4个管护站,11个哨所,加强资源管护和科研监测工作,通过不断努力,近五年,鸟类环志新增记录30种,保护区保护的各项指标稳步增长。”李加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