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水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目标思路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预计到十三五结束,新平县可完成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投资70560.54万元,有效灌溉面积由2015年的67.46 %提高到74.49 %。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水资源双控行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于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费征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控用水总量,严管用水强度,严格节水标准。着力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突出节水降耗,突出节水控需,突出节流补源,切实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全过程。着力于加强水生态保护,统筹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落实流域、河道岸线用途管制制度,推进河流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地下水管理,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发放取水许可证156套,取水总量150099.0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取水88套,取水总量5679.83万立方米;生活取水16套,取水总量1280.35万立方米;工业取水28套,取水总量2918.85万立方米;水力发电取水24套,取水总量140220.2万立方米。 2.农村水利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完成投资4812.09万元的第八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受益总人口1.0837万人,设计灌溉面积1.17612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1.679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822万亩,项目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片共5464亩。二是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以来,我县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56件,批复总投资7056.15万元,覆盖供水人口8968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226人。三是认真开展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投资2667.6万元完成中小型水库维修养护37座。四是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地见效。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依托漠沙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建设,投资1941.07万元,完成4.51万亩计划任务,目前已完成合同工程量,正开展后续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完成漠沙灌区2016至2018年的供水成本核算,为逐步实施好漠沙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和全县全面铺开农业水价改革提供良好开端。五是加速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完成投资1667.67万元的扬武镇马鹿寨片区脱贫攻坚应提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5697.61万元的马鞍山水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109万元的戛洒江治理工程;投资15774.83万元的洋发成水库扩建工程现正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预计2020年底完成总投资7500万元。六是积极开展农村供水水价改革。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共679件,实现水表安装的工程588件,计量收取水费工程554件;按用户覆盖率,全县需安装水表62333只,已完成57331只安装任务,覆盖率为91.98%。新化、老厂、平甸、建兴、扬武等乡镇已完成水表安装覆盖。同时配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完成土地治理、农综开发项目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统筹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3.安全屏障构筑成效明显。投资16391.78万元,全面完成戛洒江戛洒段和大沐浴段、峨德河、绿汁江新平县段等河道治理工程。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预报预测预警,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完善防汛抗旱预案,建立上下游水情通报和联络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计划用水,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科学应对水旱灾害。投资591.62万元,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并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常识培训、宣传、演练。投资1256万元完成团结水库抗旱应急调水工程;投资749.19万元完成抗旱应急井打井14口(县城10口、扬武镇集镇4口)确保重点城镇基本供水;投资230万元完成平甸河水库提水工程,确保美丽县城等重点项目和城市保洁绿化用水。及时修复团结水库进水沟和锡厂箐大沟,采取外引入库方式,做到库塘蓄水应蓄尽蓄,应收尽收,千方百计增加团结水库、清水河水库和腊咩冲水库蓄水量。充分利用省市抗旱救灾资金444.4万元实施抗旱应急工程34件,极大缓解了2个集镇、32个村(组)共6.5万人饮困难问题。十里河水库及输水工程是西水东调工程,中线调水工程于2020年8月31日在团结水库举行输水管道工程开工仪式。扎实开展汛前及汛期安全检查工作,突出抓好水库、水电站、人饮工程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暴雨山洪灾害,增强防御洪水和山洪灾害的能力,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常识培训、宣传、演练及设备改造维护。投资220.47万元对平甸河、清水河、峨德河、他拉河、黄草坝、纳溪等6座水库实施维修工程。投资1686.87万元完成9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625.64万元完成28座水库除险加固清淤增效工程。投资7026.59万元完成横山水库建设。共完成小水窖2613口、小水池415个、新建小渠道252条、小坝塘改造67座、沟渠岁修1299条,完成投资4023.04万元。共建成200~10000人集中供水工程7处,完成投资1026.24万元;建成200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工程2处,涉及饮水人口159人,完成投资21.3万元。制定《新平县2018年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编制《新平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清水河水库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投资156.05万元实施新平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清水河水库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资源“双控”行动,依法征收水资源费2247万元。 4.水利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及时更新县、镇、村三级河长名录,新增公示牌2块,更新河(湖)长信息206块,更换损毁的公示牌17块,全县52条河流135座库塘全部完成“一河(湖)一策”和“一河(湖)一档”编制工作,并报上级备案;制定《新平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县级监测方案》。完成红河、绿汁江、阿墨江、小河底河等河流新平段和困龙河尾段5条河流326.121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2020年整合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划定、空间规划编制和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2018年6月7日,举行红河示范河创建启动仪式,纵深推进乡村两级示范河创建工作;开展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发现突出问题27个,已整改到位;“河长清河行动”清理河沟258条次,库塘321座次,动用机械456辆次。认真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梳理规范权责事项9项。认真落实机构改革工作部署,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阿者河水库概算总投资6604.92万元、洋芋山水库概算总投资13733.07万元,项目由市水利局实施,目前已完成招投标,计划年内开工;摆依寨水库已完成可研报告上报工作,估算总投资16164.16万元,待审查批复。白沙河水库工程与西水东调南线输水工程完成可研报告合并上报,待省水利厅进行技术审查,估算总投资128266万元;十里河水库估算总投资117829万元,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并通过省水利厅技术审查,正开展移民规划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设计。 5.水土流失预防治理逐步深入。农业灌溉依托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做到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相结合,田间工程和末级渠系量测水设施相配套,重点采取基本农田整治、渠道工程建设、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重点推广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成高效节水项目7件,完成投资6133.85万元;正在实施1件,总投资2086.5万元。狠抓水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整治有序推进,完成曼干、富库、小石缸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621.15万元;双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正在实施,计划2021年完工。全力推进河道采砂石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违法采砂石行为9起,取缔非法采砂点28个,越界采砂点2个。制定《新平县河湖执法工作方案(2018—2020年)》,重点打击河道采砂、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在县域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采砂和占用河道影响行洪安全行为依法进行关闭封人停、强制取缔,依法严厉打击河道采砂石行为,同时规划采砂点、禁采区和保留区,规范河道管理,挂牌出让河道采砂石块20个,挂牌拍卖金额达1998.5万元,全部存入财政专户;先后40次派出工作人员182人次,巡查发现问题7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涉河(湖)及各类保护区违规违法行为整治专项行动,排查出问题23个,已全部完成销号。全县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216.81平方公里(21680.72公顷),完成投资20428.95万元。按照省市上级水利部门要求,完成了“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初期资料收集、外业复核等工作。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6件,行政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48件,已通过竣工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工程项目37件,共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46.105万元。 6.水利行业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管水,扎实开展水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执法监督,以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河道采砂、水土保持监督为执法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活动,保持对水事违法行为的严打态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行业监管,堵塞行业漏洞,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平安水利建设,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解决利益矛盾。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有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措施,坚决防止在灌溉管理、人饮供水、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发生矛盾纠纷。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灾害防治、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成熟适用技术成果。加强水利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管理,严把统计流程关、报表审核关、数据报送关,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位不高,眼界不宽。对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学习领悟不够深入,学习把握国家水利政策不够及时,思想观念落后,对水利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老的发展模式,应对新形势下水利建设发展要求的能力不足。 2.项目谋划、推进不足。项目储备工作推进深度不够,质量不高,项目推进速度迟缓,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认为水利项目建设必须依靠上级投入才能实施,对市场经济发展分析研判不够,利用水价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包装建设办法不多,思路不广,部分重点项目未能如期开工,彻底改变我县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的状况任重而道远。 3.队伍建设滞后,执法监管难以全覆盖。在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年青技术人员的培养没有形成梯队,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二是水利行业可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多,面对行业中一些乱象无法执法和监管;三是执法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监管的需要,执法人员都为本单位事业人员,基本未经过系统地执法培训,执法能力和政策水平不高,对执法监管范围、程序、尺度拿捏不够准确。四是执法职责履行不到位。对水资源保护、分配、取水许可、河道管理、河道采砂采石等涉水、涉河监管不到位,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对水事纠纷、河道采砂石案件分析研判、执法力度不够。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思路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兴水强滇”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提升新平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突出补短板、成系统、强监管;以江河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全方位推动水利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全力抓好全域水网建设,为实现我县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推进供水安全保障网、城镇供水工程网、污水处理网等建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忧、水患、水难问题,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不发生供水风险,全县经济社会得到较好支撑;水资源节约和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建立,以高耗水、高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基本消除,标准内洪水基本可控;山水林田湖得到进一步系统治理,林草植被区得到保护修复,逐步恢复重点河流生态水量或生态水面,县域内河流水环境功能基本恢复,绿水青山、秀美河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加大,水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坚持共享发展,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为全县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水利贡献。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项目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水利保障体系,为实现由大到强、建设美丽新平提供坚强支撑。积极争取总投资68.59亿元的12类125个子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进一步完善现代水利设施体系。防灾减灾项目计划治理河道实施17件工程,新建堤防约82公里;治理山洪沟道9条,修建堤防约38公里,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积极排查并初阶水库除险水闸修复。完成规模化供水工程1处,小型供水工程44处,其中:千人以上23处,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71处;其中:千人以上27处,计划完成投资26022万元。依托县城供水工程,“以城带乡”建设智能化供水管理系统和调度中心;建设县城人饮备用水源工程,推进西水东调工作;进行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和智慧水利建设;对截引水源地增设封闭隔离围栏、标识和警示设施,整治河岸、修复沿河基底、完善监控体系。全面铺开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改革任务。对戛洒江戛洒段和漠沙大沐浴段、绿汁江新平县段二期治理、挖窖河等17条主要河流和其他9条较大的小沟小河实施空间管控,分地段进行清淤,河流岸线实施生态保护及修复;实施水安全保障规划涉及的新化依施河灌区、戛洒灌区、者竜灌区、扬武顺水灌区等7件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水资源监管信息化建设,更新改造农业机井,建设地下水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开展水权置换;投资5060万元,实施水保治理依施河小流域、扬武镇玉租河小流域治、建兴乡狗头坡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新化乡鲁一尼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漠沙镇西尼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工程。 2.建设河湖健康发展新格局。保护河流健康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逐河落实河湖管理和维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深入推进落实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逐步构建主体到位、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责任明确、经费落实、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监督到位、考核严格、保护有力、社会参与的河湖健康保护局面。 3.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一是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二是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用水效率管理,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三是建立水资源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围绕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4.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推进节水规划编制,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因地制宜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各行业、各领域取用水监管,从严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县级骨干水网工程建设,结合全县水资源特点及国民经济产业布局,加强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建设,时间上实现丰蓄枯用,空间上实现丰枯互补。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余缺互补,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网体系,保护河湖湿地水源涵养空间,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5.强化水旱灾害防治,加强水生态保护。通过山洪灾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水闸加固改造、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实施,努力使新平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达到“小灾无影响、中灾能承受、大灾能自救、巨灾不失控”的四水准防灾减灾要求,使综合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围绕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森林湿地建设,加强水资源水环境超载区修复治理,改善河湖和地下水生态环境。 6.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深化水利改革。严格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制,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通过加强农业、工业等各领域节水,优化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进一步加强地下水保护和涵养,提高地下水战略储备能力。加快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完善地下水监控体系,建立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建骨干工程,配套末级渠系,完善计量设施,加强供水计划管理,优化用水调度,抓好水权分配,有序组织开展水权交易,拓展水权交易范围,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深化小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衔接、落实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四)工作措施 1.谋篇布局,做好项目策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水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两新一重”和全域水网建设的新契机,谋划一批重点水利项目。一是针对我县水利工程领域的短板,结合全域水网建设,坚持深谋、勤跑、多争、实推相结合,千方百计跑市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盘子,朝前排,把一大批关系到新平发展、民生热点的项目“挤”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库。二是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做好水利项目申报,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科学地编制“十四五”规划。拓宽视野,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利用专项债券资金、PPP、EPC、BOT等多渠道投融资模式,做大做优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水利设施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全力推进项目,明确职责,倒排工作时间表,建立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重点项目督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砥砺奋进,推进重点项目。盯紧“十四五”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破解制约因素,切实加强与省、市水利主管部门和县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围绕国家投资重点方向,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水利发展趋势,找准水利发展的需求和相关政策的结合点,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动,细化配套措施,全力争取水利项目投资,持续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始终把争引项目作为加快水利发展的第一要务,充分研究中央、省市各类项目政策,从政策中捕捉信息,挖掘项目,迅速编报,争取工作主动性;狠抓项目争取环节,从申报、审查、审批、立项等各个环节紧盯不放、跟踪落实,力争规划确定的项目落地实施。不断修改完善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抗旱应急水源、中小河流等专项规划。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力量,优化技术方案,确保方案技术适用、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执行基建项目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多方面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工程建成后,及时明确管护主体,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保证工程良行运行。 3.多措并举,加强行业监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做好执法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建立完善水利监管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实施办法等制度体系,压实责任,明确监管内容、监管人员、监管方式、监管责任、处置措施等,使水利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河(湖)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水环境污染、用水纠纷、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石等行业乱象和案件的监管和查处。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水利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 4.常抓不懈,防汛抗旱保民生。切实抓好防汛早工作落实,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一是切实做好洪水、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突出抓好水库、水电站和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确保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的防洪安全及一般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强化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等关键环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二是统筹调度,在库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本着应蓄尽蓄的原则,加大全县库塘蓄水量,保障好今冬明春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5.齐心协力,抓班子带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局内部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不断提高水利部门行政服务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倾听职工呼声,着力解决好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激发工作积极性。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提倡鼓励传帮带和技术研讨培训交流,提升干部职工综合能力,储备好技术人才。发挥党组的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创新思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促进我县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