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整合科技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企业 创新能力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4-22 09:04   点击率:87打印】【关闭

新平县整合科技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企业

创新能力

新平县紧紧围绕玉溪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任务,整合科技资源,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全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示范企业1户、贯标企业1户和星创天地1个,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1户、科技小巨人企业2个、院士工作站3个、创新团队2个和众创空间1个。以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为例,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打造国内外先进核心技术。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发明二等奖各1项。截至2019年3月,公司申请国内专利715项、国际专利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61项,授权国际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24项,拥有1项注册商标,发布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在技术路线选择、重大科技项目申报、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收益分配、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整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有主要领导牵头,专职人员负责,全员参加的体系清晰、职责分明的工作模式,保证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建立和完善公司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培训管理、培训计划、专业工程师、首席专家等的管理办法)、科研人才团队激励机制(科研产出收益、成果申报、知识产权申报、成果转化等)。确保为实施科技创新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机构和制度。

二是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和数据化考量为目标。积极挖掘管道运输新市场,探索公司新的发展渠道与合作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碳环保的管道运输及相关服务。深入推行低碳、绿色、环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三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建立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先后培育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贯标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矿物管道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王光谦院士工作站和吴建德博士工作站,拥有一批包括博士、硕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职称人才等在内的核心研发团队成员,设立了博士工作站、专家基层工作站、首席专家委员会,搭建了“3中心、3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管实施配备了专业人才团队。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矿物管道输送实验室,配备粒径分析仪、微型泵、德瑞克筛等高精密仪器。

四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企业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三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各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以省“矿物管道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展开了长距离、高落差、复杂地形管道输送、检测与控制等相关技术研究,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保证企业核心技术在本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企业与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与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申报浆体管道输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拥有国际规模最大、全长850米的半工业化试验管道基地,可开展各种物料的浆体特性试验研究以及长距离高扬程多起伏物料输送管道水锤模拟试验;建立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数字智能管道平台。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1.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一是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位置,过问少,投入精力少,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二是县民综合素质偏低,没有树立科技创新理念,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创新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不够。

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新的财务制度形成以后,基层单位的科技资金均实行了部门预算,政策执行不到位,科技创新资金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加之县财政困难,经费紧张,投入补助不足,直接制约着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
   3.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我县高层次、高学历、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现有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整体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全县4户高新技术企业中设立了科技创新中心,但其余27户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相应的研究开发机构。 

4.缺乏后续工作力度,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不足。在科技与创新管理中,侧重于项目的立项、研究和成果奖励,但缺乏后续工作力度,许多成果没有应用,成果转化推广力度不够。

5.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经费投入是研发活动的保障,因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销售和产量,研发经费投入普遍不足,使得企业科技投入与研发活动受到很大影响。

 三、工作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科技创新意识。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企业职工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让科技创新渗透到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要从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合理的科研经费筹集渠道,加大对基层单位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适当解决当前创新工作中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多柒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保证投入规模,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3.借脑引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要积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开辟人才竟聘“绿色通道”,吸引、凝聚和造就大批优秀创新人才,为自主创新增后劲;二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成果奖励、分配激励政策,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颗而出的激励机制,做到用感情爱才、用事业育才、用待遇聚才、用机会引才;三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为创新工作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四要加强横向联合,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提高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4.强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要进一步强化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意识,围绕我县科技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新平县实际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多搞一些适合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成果;在基层单位适当增加一些科技推广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科技推广项目,确保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运行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5.强化管理,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引导企业进行科研投入和创新,企业负责人统筹协调好财务、统计、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等多部门联动,强化管理,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激励机制。


上一篇:县工信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下一篇:最新、最全、最权威!云南省中小企业项目申报指南与解读连载(十三)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