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文物线索与遗迹直指哀牢山地区清朝末年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为揭开那段尘封历史提供了关键实证。 
普查团队在深入哀牢山区域进行细致勘查时,于哀牢山东麓的者竜乡、水塘镇、戛洒镇、漠沙镇等乡镇,发现 10 余处营盘遗址,初步认定为清晚期遗存。遗址包括残留的军事防御工事、石块或土坯砌筑的围墙、门洞及房屋基址等,疑似战时营地遗址。这些遗迹的位置与特征均表明其极有可能与清末哀牢山地区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紧密相连。 
据历史资料记载,清末哀牢山地区曾爆发激烈战事,彝族首领李文学率领的农民军,联合汉、回、哈尼、傣、白、苗、傈僳等多民族共同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民族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战争细节已逐渐模糊。此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不仅有望还原战争场景,填补历史研究空白,更对深入了解哀牢山地区的历史变迁、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这些营盘遗址最初是由当地居民在放牧、采摘活动中发现,因山中存在石块、土坯砌筑的建筑物且有“营盘山”等地名,在新平县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线索征集过程中得以上报。考古工作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在可能的区域展开调查踏勘,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如易守难攻的山顶、交通要道旁高地等,确定遗址位置,结合文献记载,初步判断该遗址群落与李文学反清历史事件存在关联。 营盘遗址群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李文学反清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遗存,将成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军事防御、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关键依据,也将为深入探究李文学反清战争对哀牢山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以及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起到的积极作用。(图/文:姜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