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 | 筷子匠人李家新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9-07 15:09   点击率:37打印】【关闭


筷子是中国传统饮食器具之一,在老厂乡太桥村的旧塘房小组,一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手工制作竹筷,这竹筷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一起来看看。

 

近日,记者来到旧塘房小组找到了这位制做竹筷的老人李家新。在李家新家,可以看到已经做好的一双双外形精致美观的竹筷,李家新向记者介绍,制做竹筷要先把生长两年以上的竹子锯成30厘米的竹筒,筒破成竹瓣划成竹筷模型,经过晾晒,蒸发完水分,就可以用方刀和圆刀把筷子削成形,最顶端削成装饰作用的“斜顶”,再将钢铁印花板烧烫,用长棍压着竹筷的四面在印花板上用力均匀来回刷一遍,这样一来筷子上的印花就做好了,最后只需把竹筷捆起来,竹筷就制作完成。整个制作过程,使用方刀和圆刀的步骤决定了筷子的外形是否美观。


640.webp.jpg 

【李家新 :先用方刀削(手握部分削成方形),再用圆刀来削(入口部分削成圆柱形)】

 

老厂乡竹子资源丰富,有“竹子之乡”的美誉,即便如此,老厂乡目前手工制作竹筷的民间艺人已不足十人,今年64岁的李家新就是其中一位。2005年,51岁的李家新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右腿肢体四级残疾,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但是李家新并没有就此意志消沉。

 

【李家新 :脚疼起来也不能去打工,后面就想起来做筷子,虽然我的脚不方便,但我的手是好的,钱能挣一点是一点。】

 

依靠着竹筷的销售,李家新一年也有五六千的利润,虽然赚的不算多,但是可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李家新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双手能将手工竹筷生产工艺留存下来。

 

编后:传统手艺留存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传统的手艺既代表着一方技能,也代表着一方文化。因此,坚守一种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技能,大概也是这些手工艺人所坚持的最朴素的初心。

 

【记者:普平  董纪文婷】

【通讯员:李志芬】

【图文编 辑:李运兰】

【责编:杨玉婷】


上一篇:老厂中学2018至2019学年养成教育训练开训
下一篇:新平老厂:“线上融合 线下覆盖” 五级联动显“威风”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