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黄金白银,在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财富的象征。中国作为最早发现和开采银矿的国家,早在《禹贡》一书中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金银便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了。云南作为全国的矿业大省,先后开采的有名银矿就有近30余个,老厂太和银矿,就是其中之一。新平县“老厂乡”的名字由来就是源于明清时期曾在太和这里较大规模地建“厂”开采冶炼过白银。太和古银矿起于明代,兴盛于康熙嘉庆年间,先后经历明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太和银矿,这莽莽哀牢山深处隐藏着500多年开采银矿的地方。在老厂的过去发展过程中几经坎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太和银矿及其周边究竟发生过多少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上演三百余年的银矿开采血泪史 据《天工开物》中五金篇记载:“凡银,中国所生,合浙江等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行也。”银矿在云南的地位举足轻重。想想十九世纪初,美国西海岸一座座金矿的发现,让美国沸腾,世界震撼!黄金的诱惑,让几乎所有的企业停止了营业,海员把船只抛弃在了圣弗朗西斯科湾,士兵离开了营房,仆人离开了主人,农民典押田宅工人扔下工具,公务员离开写字台,甚至连传教士也离开了布道所,涌向了金矿发源地,第三次移民潮也由此开始。老厂太和的白银矿也是如此,白银的诱惑丝毫不亚于黄金,新平县志所载“细民自挖、于无法禁”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疯狂。 站在太和宽敞的街道上,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闭上眼,你依稀能听到那远处飘来的锤凿斧劈之声,思绪也跟着回到了那纷乱的年代…… 在老厂这样一个典型的彝乡里,太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说清代创立的学堂,不说明显有别于彝族民居的建筑,单从汉族聚居的村落来说,它就显得很特别。太和的村民大多是外来矿工的后代,他们的先辈大多是从川、贵乃至江浙一带远道而来的,他们在这里围绕银矿上演了一部部骇人听闻的血泪史,江西坟是埋葬江西籍挖矿人的地方,麻依山挖矿的人群像蚂蚁一样多,茶尔庙是因矿工死亡人数太多而建的庙宇……历经半个世纪的银矿开采,虽给太和带来了一时的繁华与荣耀,但对于矿工的后人来说,却是心底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时光流逝,关于矿工的命运与悲欢的记忆已被岁月遗忘,唯有无数深不见底的矿洞仍在低诉着过往的历史。 褪去的辉煌积淀了采矿文化 今天的太和银矿早已褪去了当年兴盛时期的辉煌,这个迤岨山上的小村落又回归最初的平静,留下的只是那数以百计、黑咕隆咚的矿坑。经过多日的走访,我们找到了曾经太和村干部陈新亮,谈起太和银矿他是最有感触的,每每路过太和村一个个历史遗留下的矿洞,他总是颇为感慨,从他的口中我们也知道了今天的太和银矿已今时不同往日,太和人的思想观念也已变化——这里的人少了一份对财富的盲目,多了一份对幸福的追求。与用尽一生挖矿的先人不同,如今的太和人更愿意相信辛勤的劳作能给他们带来远比疯狂挖矿更踏实的幸福。同时,陈新亮也向我们透露了疯狂挖矿给太和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害,随处可见的矿洞,对山体造成的难以修复的破坏,导致今天的太和每逢雨季就时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百年之后的今天,太和街上的人越来越密集,街道也越来越宽敞,走在街上,当你对当地的年轻人谈起那段远去的历史时,你会发现他留给你的是一脸的茫然与惊讶,他们似乎第一次听说原来太和还有这样一段出人意料的史籍。俗话说时间不留人,当历史的滚滚车轮辗过之后,曾经历史的扮演者多数已经随风飘逝,如今的太和人,大多已经忘记了在他们先辈身上发生的事情,太和的银矿历史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能记起这段历史的人寥寥无几。如若继续放任不管,这段历史必将成为尘埃,不再被人提起,为此,保护和传承太和银矿文化已成当务之急。 银矿的沧桑承载着老厂文化与精神 “蚂蚁山上人如蚁,挥汗如雨力不从。谁人找到竹根洞,银子要用万马送。”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承载着沧桑挖矿历史的太和银矿矿洞也已褪去了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外衣,成为老厂乡的文化载体,镶嵌在老厂大地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太和银矿开采是一段老厂的先辈们用鲜血和泪水浇灌的岁月,是一段不能轻易忘记的老厂人文历史。伴随着老厂不断发展的步伐,所幸太和银矿的文化传承工作也越发得到重视,科学安全开采,传承太和银矿文化,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不论对太和人而言还是对整个老厂人而言,都已经将曾经的银矿视作灵魂,是他们不断发展的动力。幽幽矿洞,吸引着无数年轻的老厂人,去探索、去追寻那段尘封的岁月。如今的太和银矿不再是当年经济支柱的角色,太和人也意识到了太和银矿更为深层次的战略意义,那就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激励一代又一代老厂人民发家致富。 兴旺了半个多世纪的太和银矿,就这样静静的躲藏在这哀牢山的深处,默默的见证着老厂的飞速发展,太和银矿采矿史如今已如滚滚东去的江水般在历史洪流中远去,但是大浪淘沙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一段段白银的传说。太和银矿到了今天历经了无数劫难,老厂先人艰难开采,设炉冶炼、炉火飞溅的身影已经烙印在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银矿给老厂带来的不仅仅是血与泪,也带来了无限希望。个个身怀技术的先辈,在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种下了文明的种子,才有了今天的老厂。 太和银矿开采史是老厂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身为老厂重要的精神文化,如今的太和银矿文化俨然成为老厂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内化为老厂人民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激励着老厂人开创出新的历史篇章。 马房村大学生村官鲁校廷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