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连日阴雨天气和晾晒场地不足的影响,如何确保颗粒归仓成为了当前广大农户的“揪心事”。为解决农户“晒谷难”问题,老厂乡转马都村“两委”开拓新思路,盘活闲置资源,及时统筹协调,把早已停炉“休息”的卧室烤房经过简单改造,改造成为农户烘烤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烤谷房”。 
在老厂乡转马都村的卧室烤烟房,为确保精准调控温度、湿度以及烘干稻谷、玉米品质,转马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鲁迅正在查看稻谷烘烤情况,同时组织群众将烘烤好的稻谷运回归仓。鲁迅说道:“今年雨水比较多,我们农作物无法晒干,在看到烤房闲置了以后,我们就再次利用烤房来烤粮食,一炉的成本要200元左右,粮食可以烤3至5吨左右,用烤房来烤玉米和谷子,大大减少了群众的损失。”

烤烟房作为烟叶烘烤的主要调制工具,每年的作业时间只有2到3个月,利用时间短,闲置时间长,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晚稻收割期间天气多变,时晴时雨,造成了农户晒谷难,花工多、占地大等问题。而把烤烟房变为“烤谷房”,只需将运回的稻谷、玉米倒入烤房内,设定好温度、湿度和烘烤时间就可以,不需要有人每天守着晒和收,大大减少了农户的损失和人、财、物力投入,同时还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转马都村农户李琳介绍到:“今年雨水比较多,我们庄稼收回来以后没有地方晒,和村上商量以后就拿来卧室烤房里面烤,烘烤出来的效果相当好,成本也比较低,我们非常的满意。”

在下步工作中,老厂乡将积极探索、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烤烟房等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有效解决农户生产生活遇到的“揪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