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发达的物流体系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也进一步拓宽,但是,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仍然丞待破解。现以漠沙为例,对农产品流通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难的原因 (一)农产品流通环节多 目前而言,农村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都是销往城市。大部分农产品依然遵循着“农户—商贩—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路径。就漠沙蔬菜而言,全年种植蔬菜面积约4万亩,产量约12000万公斤,但是只有订单农业的约2000亩600万公斤蔬菜能以相对简化的模式流通到批发市场,其余的大部分蔬菜均由小商贩收购流通。这样的流通模式中间环节多,不利于保持农产品的生鲜性。同时,为了保证参与者的利益,销售终端价格往往比产地价格高出很多,容易产生终端吃不起,产地卖不走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漠沙农产品集散及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规范的交易市场,商贩往往都是田间地头来回跑,收购农产品耗时费力,更会对农产品产生机械损伤,增加损耗。二是道路基础设施落后,漠沙农产品运输只能依靠公路,而公路又以214国道为主,路窄弯多车大,运输速度被大大折扣,严重阻碍了漠沙农产品流通。三是缺乏专业物流企业,就蔬菜而言,保持蔬菜生鲜性至关重要,但是仅有很少几家公司能做到先保鲜、分级、包装后再运输。 (三)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 漠沙农产品生产面积大,品种多,现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有苦瓜、柑橘、香蕉、芒果等,苦瓜和柑橘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就品牌效应而言,其作用微乎其微。在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往往过多重视产量,忽视品质,一些农事操作、用肥用药不够严谨细致。各产业各企业中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进行统一销售存在一定困难,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涉农企业、组织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漠沙土地面积广,农产品品种丰富规模大,但是进驻的涉农企业较少,成立合作社的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漠沙农产品中,仅柑橘种植企业能做到统一管理流通。有些产业虽然已成立合作社或协会,但是其对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参与不多,发挥的作用不大,就蔬菜而言,仅有新平东绿公司订单的大顶苦瓜和天昌农业订单的秋葵实现了企业统一管理流通,两家企业涉及的面积仅2000亩左右,只占了漠沙蔬菜生产面积的约1/20。 二、推动漠沙农产品流通的对策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疏便捷、辐射城乡的农村交通综合物流体系。在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储藏仓库、运输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中给予补助,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完善集散交易市场、冷库储藏、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有销售渠道的个人、企业等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技术,支撑和推动农产品跨区域大流通。 (二)提高农产品品质,强化品牌效应。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制定生产规范,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种植户种植水平,将传统的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观念转变为科学高效安全的思想意识,将农产品品质控制在较高水平。同时呢,通过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认证、统一包装及销售等措施,拓宽销售市场,扩大农产品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引进并强化涉农企业、组织的作用。 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引进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为广大农户提供与产前、产中、产后相联系的配套服务,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起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直接与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公司+农户”和“基地+农户”等农产品产销模式,合作社要对社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并不断开拓销售市场,实现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运输销售,扭转农户单打独斗的思想,实现抱团发展。 (四)不断创新销售模式 通过创新“电商平台”、“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强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形成农产品现代产销一体化流通体系。也可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网络预售等方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开辟更大的销售市场,依托物流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解决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