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甸:玉米芯变废为宝 既增收又环保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4-30 00:04   点击率:17打印】【关闭

  平甸:玉米芯变废为宝 既增收又环保

 

 “过去一把火,现在一把钱!”作为农作物废料的玉米芯不是被烧掉,就是堆积在农户的房前屋后烂掉。近年来,小石缸村在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玉米芯产品为主的加工企业,为小石缸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新活力。

     dce61378bbc6ea4966687e9320defb1.jpg

  玉米芯就是剥去玉米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又叫玉米芯轴,农村俗称“棒骨头”等。它在农民眼里不算什么,随意摆放处置,甚至只能用来烧火做饭。“通过加工,这可是我们村的‘宝贝’,可每天生产颗粒玉米芯8吨,一个月能加工玉米芯200多吨,最主要的是每年能把村里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芯都转化了。”望着玉米芯加工厂,平甸乡小石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易顺充满信心地讲。易顺说:“小石缸村是个偏远的山区村,因小石缸的土地多,每年种玉米的地有8000余亩,包谷芯非常丰富,所以村党总支决定成立新平恒惠农业有限公司,为老百姓收购玉米芯、加工玉米芯,再出售给种菌的、养牛的,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2024年,预计收购量220吨左右,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万多元。”小石缸村监委委员张文康介绍:“在公司没有成立以前,老百姓的玉米芯杆是一部分焚烧,一部分扔在地里。自从公司成立后,老百姓的玉米芯自愿交给我们,带动他们增加一部分收入,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ad6fd4d36d55e1541184b49322911e4.jpg


2badcc9803f8ad1c84a0c285da39bcc.jpg

  近年来,平甸乡积极探索新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共同富裕有了根本保障,农民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上一篇: 平甸:抢抓节令掀起烤烟移栽高潮
下一篇:平甸乡磨皮村开展“党建+河(湖)长制” 河长清河清漂行动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