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及燃油废气。 2、废水 本项目施工工程内容简单,土建工程量少,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内食宿,无生活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清洁废水(如洗手等)和雨季地表径流。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废包装材料。 (二)运营期 1.废气 本项目原料在破碎、筛分等工段进料口处会大量加水进行,一方面可以对砾石表面砂料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湿法降尘的作用,属于湿式作业,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加工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原料装卸粉尘、破碎筛分粉尘、成品装卸粉尘、成品堆存扬尘、道路运输扬尘、燃油废气。 2.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用水环节主要为生产用水、降尘用水,工作人员如厕依托戛力莫公厕,因此项目区无生活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源于加工区的挖机、装载机、破碎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其噪声源强在70~90dB(A)。 4.固废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员工生活垃圾、沉淀池清水池泥沙、初期雨水池泥沙、机修产生的废液压油、废润滑油、废油桶。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施工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建材运输、砂石料露天堆放及装卸等过程,如遇大风无雨季节,施工扬尘更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因此针对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和燃油废气须采取以下措施:(1)运输车辆厂内限速行驶,同时在运输道路上适当洒水减少汽车扬尘的产生;(2)施工现场内裸露的场地和堆放物料的地方应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3)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二次洒水降尘,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时,应增加洒水降尘次数,确保无浮土扬尘;(4)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应采取密闭搬运、存储或采用防尘布遮盖等防尘措施;(5)场内严禁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置;(6)施工现场应设置稳固、整齐、美观并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连续封闭式围挡,施工围挡必须设置不低于2.5m的围挡;(7)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四周设置排水沟,上盖钢篦,设置临时沉淀池,排水沟与沉淀池相连;运输车出场前应冲洗干净确保车轮、车身不带泥。 (2)燃油废气 本项目施工人员均来自附近的村庄,不在厂区内食宿,不产生油烟。施工燃油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主要污染物有CO、NOx、SO2,为无组织排放,排放量较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项目区较为空旷,扩散条件良好,燃油废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工程内容简单,土建工程量少,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内食宿,无生活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物质为SS、COD、BOD5、氨氮等,施工产生的废水经临时沉淀池(1m3)处理后回用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2)地表径流 项目施工期如遇到下大雨,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等会形成泥浆水,主要污染物为SS,不含有毒物质,针对施工期雨季地表径流须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期设置临时雨水沟,雨水经雨水沟收集至三级沉淀池及清水池沉淀后回用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施工作业;(3)建议将各种建筑材料适量堆存,减少存放时间,对临时堆放点加篷覆盖,在外围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4)加强管理,施工期废水不得排入绿汁江;项目施工期土建工程量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雨季径流中的SS浓度可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可避免污水及泥沙进入地表水体内,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尽可能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晚施工,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对强噪声源设置简易隔声罩、棚等,应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的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造成局部声级过高;(2)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轴承的润滑,紧固各部件,对脱焊和松动的架构件,要补焊加固,以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3)施工期间运输车辆限制车速,施工期内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4、施工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1)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厂区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为设备控制室、设备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过程产生,项目区不设置生活区,仅建设1间设备控制室,为活动板房,因此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有钢架、板材边角料和废弃砖块、砂石料。将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建筑材料,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运往相关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3)废包装材料 施工期设备安装会产生少量的废弃包装材料,废弃包装材料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清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二)运营期 1.废气 (1)原料装卸粉尘 项目原料为部分原料从河道挖掘后直接运至加工区给料口,原料含水率高,部分原料洒水降尘。 (2)破碎筛分粉尘 本项目采用三级破碎三级筛分工艺对砂石料进行加工,在破碎筛分全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喷嘴,自动喷洒湿式作业的方式降低粉尘的产生,减小出口落料点的高度,砂石料含水量高。 (3)成品装卸粉尘 项目成品堆设置喷淋管,对料场进行喷淋,喷淋至料场湿润,降低料场装卸扬尘,工艺为湿式作业成品含水率高。 (4)成品堆存扬尘 瓜子石、公分石堆设置防尘网和喷淋系统,对料堆进行喷淋,喷淋至湿润,降低料场装卸扬尘,加之项目工艺为湿式作业,成品含水率高,机制砂堆棚设置三面围挡+顶棚,对堆料进行喷淋,喷淋至湿润,经过厂房阻隔和喷淋降尘。 (5)道路运输扬尘 项目成品运输需经过村庄,运输扬尘会对沿线村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采用管道洒水的方式对厂内运输道路每天洒水3~4次,要求运输车辆采取以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运输车辆装载高度最高点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40厘米,两侧边缘应当低于槽帮上缘10厘米,车斗应采用苫布覆盖,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禁止露天转运散装物料;②配备专人对厂区及入厂道路定期清扫,防止积尘,加强场地进行洒水降尘,以降低扬尘污染;③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低速行驶,不得超载运输。 (6)燃油废气 运输车辆、装载机、挖掘机及生产设备等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均会产生燃油废气,项目挖机、装载机及运输车辆属于线性作业,均为中小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相对较小,运输车辆及挖掘机数量较少且分散,其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影响集中在开采河道及运输道路两侧,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作业过程中应使用尾气达标机械,禁止使用黄标车进行运输。 2.废水 (1)破碎、筛分、洗砂用水 本项目原料从绿汁江河道采取,采用挖掘机进行开采,采砂过程中不需用水,项目用水环节集中在砂石料加工区;砂石料生产工艺为湿法作业,即在破碎、筛分、洗砂工序加水清洗原料表面附着的砂粒,同时避免产生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 (2)降尘用水 降尘用水分为厂区道路抑尘用水和喷淋降尘用水。晴天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排放。成品堆、破碎筛分、装卸各个环节设置喷淋系统对产生的无组织扬尘进行喷淋降尘,此部分水一部分随原料或产品带走,其余蒸发损耗。 (3)初期雨水 初期雨水主要为雨水冲刷堆场、加工区、道路等产生,初期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初期雨水经雨水沟收集池至初期雨水池沉淀处理后回用生产或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源于破碎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其噪声源强在70~90dB(A)(距声源1m处),项目主要产噪设备均位于室外。通过选用低噪设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对高噪声设备安装减震设施等措施后,项目东、西、南、北侧厂界噪声值满足《工厂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为了降低生产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优化设备布局,将设备布置尽量远离村庄;②选择低噪声、低振动、高质量的机械设备,设备基础必须采取减振措施;③加强设备日常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现象。④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减少或避免夜间运输;⑤车辆在路经的村庄处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牌;⑥严禁车辆超速、超载行驶,经过村庄时严禁鸣笛。 4.固废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使用垃圾桶定点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洗砂废水细砂使用细砂回收机回收后并入机制砂外售;沉淀池和清水池泥沙定期清掏至污泥暂存池(50m3)压滤干后全部外售;初期雨水池泥沙定期清掏后混入成品外售;危险废物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和废油桶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8m2),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理。 5.土壤及地下水 结合项目污染特征因子及其污染控制难易程度,项目按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610-2016)表7规定要求实施分区防渗,将场地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分区。 重点防渗区:危废暂存间。防渗层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一般防渗区:三级沉淀池、清水池、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暂存池。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设备控制室。一般地面硬化。 6.生态影响 项目占用土地是临时的,不会对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项目所占区域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较少,除偶见田鼠、麻雀等常见野生动物外,未见其它珍贵性野生动物,动物本身具有寻找适合生境及适应新环境的本能,因此动物可能迁徙至其他区域生活繁衍生息,只要注意规范生产活动,项目对动物的影响不大。项目服务期满后,经土地复垦、植被自然恢复等生态治理措施后,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 对照本项目生产特点,运营期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为废液压油、废润滑油、润滑脂、液压油。运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油类物质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风险。经风险评价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存在量与临界量比值Q=0.00123<1,环境风险潜势为I,本评价认为只要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加强生产安全和环境管理,对每一环节按风险评价和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制的,可以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