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关于2024年10月16日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来源: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 时间:2024-10-16 16:10   点击率:122打印】【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7-6182625(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行政审批与生态监测股)

传真:0877-7019286

通讯地址:新平县桂山街道平山路33号(新平县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区8楼)

邮编:653499

公示时限20241016102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新平宏江砂石经营有限公司砂石料厂建设项目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者竜乡腰村村委会瓦依郎

新平宏江砂石经营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报告表

云南清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者竜乡腰村村委会瓦依郎,项目占地面积3200m2,新建一条年产1.5万吨的建筑用砂石料加工生产线。包括:加工车间、成品堆料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1.5万元,占总投资的31.5%。

项目于2023年11月7日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云南)完成备案,并取得了《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新发改投资备案〔2023406号),项目代码:2311-530427-04-01-387534。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视为允许类。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第十三条“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因此项目属于允许类。

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焊接烟尘、装修废气、车辆及机械尾气等。

2、废水

本项目施工工程内容简单,土建工程量少,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内食宿,无生活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清洁废水(如洗手等)和雨季地表径流。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噪声及设备安装调试时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废包装材料。

(二)运营期

1.废气

本项目原料在筛分和洗砂等工段会大量加水进行操作,一方面可以对砾石表面砂料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湿法降尘的作用,属于湿式作业,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加工区大气污染物源主要有堆场扬尘、装卸扬尘、下料扬尘、破碎粉尘、厂内道路运输扬尘、汽车尾气

2.废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用水环节主要为道路抑尘用水、喷雾降尘用水、筛分用水、洗砂用水、初期雨水。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源于破碎机、振动筛、螺旋洗砂机、细砂回收等机械设备,其噪声源强在 8095dB(A)(距声源 1m 处),项目主要产噪设备均位于生产厂房内均为室内噪声源

4.固废

本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沉淀池泥砂、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及废机油、废油桶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施工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焊接烟尘、装修废气、车辆及机械尾气等,针对项目施工期废气产污特点,项目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废气防治:

在施工场地安排专门员工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且停止土方作业;

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不应露天堆放,应采取加盖篷布遮盖;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水降尘等措施;

加强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或加盖篷布遮盖

2、施工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主要为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安装,具体废水防治措施如下:

①施工场地应设置挡护措施,避免材料被雨水冲刷后进入水体;

②做好施工场地地表的清洁工作,防止雨天大量泥沙、油污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

③降雨期间,不进行挖填方作业。为避免挖方弃土长期堆置,增加水土流失,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挖填方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尽可能减少雨季期间的堆置量

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噪声及设备安装调试时产生的噪声,噪声具有间歇性且持续时间较短,且施工期较短,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也随之消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为减缓施工噪声的影响,本环评提出如下措施:

①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应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的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造成局部声级过高。

②施工方应对物件装卸、搬运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③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昼间12:00~2:00、夜间22:00~6:00 施工)。

④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加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

4、施工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废包装材料。

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共5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人均0.2kg/d 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kg/d, 经厂区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为磅房、配电室的设备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过程产生,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区不设置生活区,仅建设 1 间磅房、2间配电室,因此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有钢架、板材边角料和废弃砖块、砂石料。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 1t,将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建筑材料,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运往相关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废包装材料

施工期设备安装会产生少量的废弃包装材料,产生量约为 0.5t。废弃包装材料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清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综上,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通过回收利用、集中收集处置,固废处置率100%,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且随施工结束而终止

(二)运营期

1.废气

原料堆场仅对少部分原料进行暂存,含水率较高,起尘量小,通过采用密目网或彩布条进行遮盖等措施后,较少原料堆场扬尘;

厂区一般情况边生产边运输,生产工艺为湿法工艺,成品含水率较高,设置三面围挡加盖顶棚的成品车间,可有效对粉尘进行抑制;

项目加工区设置生产厂房,在下料口设置有1套喷雾降尘设施对下料口进行抑尘,除尘效率约为80%,可有效对下料粉尘进行抑制;

运营期采用铺设洒水降尘管线对厂内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每天洒水 3~4次,降尘率可达70%。

2.废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用水环节主要为道路抑尘用水、喷雾降尘用水、筛分用水、洗砂用水、初期雨水,本项目劳动定员仅3人,入厕依托周边农户旱厕,无生活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生产废水经一组三级沉淀池,总容积不小于300m3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本项目拟在厂区内低洼处设置一个容积不小于4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回用于生产和厂区的洒水降尘。

3.噪声

项目将对鄂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产噪严重的设备安装减震垫,从源头降低噪声值;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防止因故障导致高噪声的产生;合理安排生产线各设备运行时间,禁止夜间生产,合理布局,降低项目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是瞬时影响,主要影响区域为道路边界外 10m 范围,运输车辆怠速行驶产生的噪声约为 60~75dBA),正常行驶约为 60~70dBA),鸣笛时约为78~80dBA)。为减小运输车辆对沿路居民及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运营期间应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减少或避免夜间运输;

车辆在路经的村庄处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牌;

严禁车辆超速、超载行驶,经过村庄时严禁鸣笛。

4.固废

项目生活垃圾经厂内垃圾桶定点收集后,统一清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处置;三级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运至污泥暂存池暂存晾干水分后外售;初期雨水池污泥定期清掏存于污泥暂存池,晾干水分后外售;项目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和废油桶暂存于贮存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项目在采取环评所提措施后,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

5.土壤及地下水

结合项目污染特征因子及其污染控制难易程度,项目按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610-2016)表7规定要求实施分区防渗,将场地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分区。

重点防渗区:贮存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本次评价推荐采用防渗水泥+2mm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进行防渗处理

一般防渗区: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池、成品车间。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生产区、办公区、成品堆场。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6.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在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为减免对影响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影响面积,把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车辆运输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对道路两侧植物造成伤害,同时在项目服务期满后,利用本地物种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恢复,这是影响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区。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快速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造成对两栖、爬行类动物本身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力度,防止他们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捕食。

为保护当地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如下:①尽量减少施工对植被的破坏,保证施工后植被的恢复。②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云南规定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鸟类。③应加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自然生态及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工作,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建设单位应加大工程建设区的巡护力度,设立专人负责,做到随时有人在现场,对施工单位要划定施工范围,加强监管,对出现的违法、违规事件要及时制止,严禁施工人员进行乱砍滥伐和乱捕野生动物、鱼类。

加强火险防范,采取综合治理,多措并举,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控制和降低火灾的损失,同时增强员工和附近居民的防火意识。

7.环境风险

对照本项目生产特点,运营期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为废矿物油。运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油类物质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风险。经风险评价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存在量与临界量比值Q=0.00002<1,环境风险潜势为I,本评价认为只要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加强生产安全和环境管理,对每一环节按风险评价和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制的,可以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上一篇:关于《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前公示
下一篇: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关于2024年10月1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