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地处哀牢山主峰中段东麓,属高寒冷凉山区,年平均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药材生长。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建兴乡因地制宜,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中草药正逐步成为建兴乡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草”。 每年的7、8月份,建兴乡的田间地头里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的群众正忙着种植管理地里的重楼、露水草、龙胆草和黄精等中草药材。老箐小组是建兴乡药材种植示范专业村,村里的84户人家几乎都种植了中草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这里特别适宜种植中药材。2016年,村里共有81户群众种植了重楼、黄精、龙胆草等中药材250余亩,户均种植3亩,实现药材销售收入80多万元,总价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药材种植逐步成为老箐小组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村民鲁卫平家是老箐小组种植中草药面积最多的一户,在村里成了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大户,他家的3万株重楼已经种下了5年,按照重楼种下4年可以卖籽种,6到8年可以采挖成药的生长规律,他家从去年就开始卖籽种,经济效益逐年显现。“去年我家卖了280公斤籽种,卖得了16万,今年估计经济收入在30万左右,明年3万多株全部可以上市采挖,差不多有一百来万收入。” 此外,建兴乡不断创新融资模式,通过成立老箐扶贫互助社,向群众累计发放贷款2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产业发展中资金缺乏的困难,进一步推进了村里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稳步发展。据建兴乡马鹿社区老箐小组组长李德春介绍,老箐小组以前经济收入是靠茶叶,每年收入大概是60万,现在发展中草药以后,已经发展到250亩左右,总收入达到1500万。 建兴乡帽盒村委会老落地小组地处偏远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以前村民都是以种植玉米、苦荞为主,每亩收入仅400元左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从2012年开始,建兴乡在这里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并推广种植中草药露水草,24户村民积极响应。如今的老落地小组到处是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地里绿油油的露水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现出勃勃生机。在2016年—2017年脱贫攻坚期间,建兴乡因地制宜新植露水草、龙胆草、黄精和重楼等中药材近10000亩,结合产业脱贫项目逐步发展实施中草药种植“订单农业”,中草药种植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重视和认可,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努力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积极打造“云药之乡”万亩药材基地,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增收产业。 据悉,截至2016年,建兴乡共种植露水草、龙胆草、黄精、重楼5300亩,实现收入850多万元,总价值达5600余万元。(白健 曹学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