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注:“两不愁”主要衡量标准为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标准为2952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 ※2、什么是“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构建政策、项目、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机制,解决扶贫政策和资金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4、什么是“六个精准”? “六个精准”即: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5、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即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6、什么是“三率一度”? 即在第三方评估时贫困村、贫困人口要做到:贫困发生率低于3%、脱贫户错退率低于2%,漏评率低于1%,群众认可度达到90%以上。 ※7、什么是“6、9、5”? “6”:6项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指标,即: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社会养老有保障;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 “9”:9项扶贫行政村脱贫退出指标,即: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道路硬化到村;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人畜饮水有保障;卫生室建设符合标准;公共活动场所有保障;适龄儿童有学上. 注:行政村脱贫退出指标中,我市结合实际加了两条:1、有特色产业;2、集体经济收入达一万元以上。 “5”:5项贫困乡脱贫退出指标,即:贫困乡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贫困乡内的贫困村全部退出;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到户;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标准。 8、什么是扶贫整乡推进? 扶贫整乡推进即:以一个乡镇为单元统一规划,以增加贫困乡镇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举解决全乡贫困人口脱贫的扶贫开发方式。 9、什么是扶贫整村推进? 扶贫整村推进即:以贫困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式投入的扶贫开发方式。 ※10、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 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以2016年度贫困户家庭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主要识别标准,同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 ※11、什么是“三评四定”? “三评四定”即:内部评议、党员评议、群众会评议;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县确定。 注:贫情分析即内部评议,在“三评四定”过程中,各级要有各级的当担,按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民主决策,矛盾不上交。 ※12、什么是“五查五看”? “五查五看”即:查收入、看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查住房,看住房面积、结构和安全稳固性;查财产、看贫富程度;查家庭成员结构、看能力、负担和劳动力从业状况;查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 ※13、什么是“五不录、六优先”? “五不录”即:有机动车、有新建住房、有城镇商品房、有公职人员、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 “六优先”即有重病人、有重度残疾、有在校学生、无壮劳力、住危房、重灾户优先。 ※14、什么是错评“十原则”? 1.有家庭成员或户主的父母、配偶、子女为国家公职人员的。 2.有家庭成员任“村三委”干部的。 3.拥有购买价格3万元以上机动车的。 4.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以及其他经营用房的 5.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公司、企业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 6.种植、养殖大户或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7.为享受扶贫支持,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贫困对象识别条件的。 8.空挂户或为套取扶贫支持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人口。 9.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失踪人员、与户主不共享开支或收入的人员。 10.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信息失真以及其他不符合贫困对象识别条件的人员。 注:具体要求按《新贫开发〔2017〕21号文件》执行。 ※15、什么是漏评“1+N”标准? “1”即2016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52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 “N1”:实际居住C级、D级危房且自身无力改造; “N2”:家庭因病致贫,且符合93类病种;(方案中有且未参加医保,结合实际我县未执行) “N3”:家庭适龄成员因贫辍学,或家庭因学致贫. 注:符合低保条件并享受低保政策,但仍符合国家扶贫标准(家庭具备劳动力)的,也应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管理。 ※16、什么是“挂包帮”“转走访”? “挂包帮”“转走访”即: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 17、什么是“转走访”的主要任务? “转走访”的主要任务即:进村入户搞调查、完善档案齐资料、宣传政策懂业务、制定措施促帮扶、收集民意解矛盾、组织建设强保障。 18、哪些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主要职责?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主要职责即:管好队员、制订计划、督促工作、建强组织、推动扶贫。 19、哪些是驻村工作队员的主要职责? 驻村工作队员的主要职责即:当好宣传员、调查员、联络员、管理员、帮扶员、调解员、党建员。 20、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做到哪“八必须、八严禁”? 一、必须自觉看齐,严禁妄加议论。 二、必须驻村入户,严禁挂名走读。 三、必须踏实干事,严禁欺骗群众。 四、必须按章办事,严禁优亲厚友。 五、必须崇德向善,严禁参与赌博。 六、必须尚俭戒奢,严禁酗酒滋事。 七、必须廉洁自律,严禁收受财物。 八、必须洁身自爱,严禁伤风败俗。 21、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省级“三年行动”计划? 我省将实施“36313”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即:从2016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投入600亿元,基本完成30万户、100万人和30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再通过两年巩固提升,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注:我县现符合条件的点有11个。 22、什么是符合搬迁6类区域?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6类区域即: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切水土、光热条件难于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二是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三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且解决成本高地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区;五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六是其他确实需要实时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 ※23、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是什么? 符合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点,人均建房补助2万元,签订搬新拆旧协议并拆除旧房后人均再奖励0.6万元。农户自筹不超1万元。建房补助资金不超农户建房成本。不得举债建房。 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同步搬迁户直补4万元(包含各级各类统筹资金),贴息贷款6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按照村庄规划和各县区对当地民居设计要求,就地就近集中或分散拆除新建房的,按每户5万元直补(包含各级各类整合资金),建房面积按相关要求执行。 ※24、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要求、面积和标准是什么? 宅基地标准按照《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规定,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落实1户1宅,建新拆旧政策。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不超人均25平方米,并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照50、75、100、125、150平方米等户型进行设计和建设,最大户型面积不超150平方米(即6人及以上户),其中,单人户和2人户安置住房可采取集中建设公寓、与养老院共建等方式解决。 ※25、政策调整时间界限和要求是哪些? 易地扶贫搬迁新政策要求即:2017年2月28日以前开工建设的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改,2月28日以后开工建设的一律按新政策和要求执行。 ※26、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四条红线”? 易地扶贫搬迁新政策“四条红线”即:一是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二是守住住房面积的“标线”;三是守住不举债的“底线”;四是守住项目规范的“红线”。 ※27、什么是“三个个协议”? 易地扶贫搬迁“三个协议”即:搬迁安置协议、搬新拆旧协议、脱贫就业协议。 注:在2月28日以前建的面积超标的贫困户建房要与平台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或与亲属签订共有协议。 28、什么是扶贫小额信贷? 扶贫小额信贷即: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 29、扶贫小额信贷有什么特点? 扶贫小额信贷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手续简便,贫困户不需要向银行提供抵押或担保。二是成本低,基准利率放贷,享受财政贴息。三是期限长,贷款一年一贷,只要符合政策可贷三年。 30、扶贫小额信贷的用途是什么? 扶贫小额信贷是支持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不能用来盖房子、娶媳妇、还债以及用于吃喝等与增收脱贫无关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