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婚姻殿堂是每个人的心愿,但不断加码的彩礼、和大操大办已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关乎脱贫攻坚成效,造成了部分家庭因婚返贫。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因婚返贫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警惕,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好因婚返贫这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一、 因婚返贫造成的影响分析 (一)因婚返贫降低群众幸福指数。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男多女少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面临着娶媳妇难,婚嫁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为了能够讨上媳妇,许多农村家庭拿出几十年积蓄,甚至不惜举债结婚,还有一些贫困户抱有“丢钱不能丢面子”的思想,大额随份子,导致 “因婚致贫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在农村办一场婚事至少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十多万,有的甚至高达二三十万,相当于一个四口农村家庭五六年的收入。少部分家庭才刚刚脱贫,还没有可持续的经济来源,就因为婚姻问题背上了沉重债务,导致了因婚返贫,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因婚返贫阻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乔迁生日,大操大办酒席之风盛行,节节攀升的“人情消费”不仅让人感觉压力较大,而且很容易形成一种奢侈之风,攀比之风,与现代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及时制止,正确引导。 二、 造成因婚返贫的原因刨析 (一)结婚彩礼和随礼出现“双膨胀”。 从客观上讲,结婚彩礼和随礼出现“双膨胀”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了,家庭收入普遍增加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彩礼和随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部分农村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收入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和支付结婚涨高的各种费用。 (二)部分恋人婚恋观不正确。婚姻是爱情的象征和最终归宿,是纯洁的,但随着婚姻世俗化的不断深入,它已经从更多的象征价值演变为货币价值,部分恋人错误认为彩礼高才是真心爱,随礼多才是感情深。 (三)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物以稀为贵。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城务工,女性在城里很容易找到另一半,导致农村女性数量减少,农村婚龄男青年面临结婚难问题,在家青年想要结婚,只能掏高价彩礼“买”媳妇。 (四)攀比之风推波助澜。为了面子好看,彰显所谓的诚意,无论是在彩礼、随礼还是摆酒办宴,都存在村村比、户户看的攀比之风,你家的彩礼多,我家的更要多,你家伙食办得好,我家的要比你家好,在不断的攀比之下下,很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大额随彩礼、随礼金及办客办酒,陷入了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尴尬局面。 三、 改变因婚返贫的对策及建议 因婚返贫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要改变农村因婚返贫的现状,需要多措并举,积极从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宣传引导、基层自治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一)要加大产业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婚返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是由于产业不发展,收入不稳定造成的,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就目前而言,各级党委政府就是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相关事宜的通知精神,并紧紧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村“三委”干部、小组干部、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头作用,以上率下,积极当好文明乡风的宣传着、引领者和模范者。就如建兴乡马鹿社区马鹿大组的普通党员鲁保有一样,主动放弃了为孙女举办满月酒,并逐户退还了两万多元的礼金,切实在贯彻落实上带好头,做好示范。 (三)要移风易俗,加强宣传引导。破解因婚返贫问题,首先要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要进一步强化正面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如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山歌创作等方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价值观,倡导简约婚礼,大兴勤俭风,破除结婚陋习,促使婚姻习俗朝健康向上的新观念轨道和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向发展,进而防止农村因婚返贫现象的发展蔓延。 (四)要融入基层自治,加强婚事管理。要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婚礼行为,由村民代表商议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村民家庭办事,事前应向理事会报告,能不能办、办几桌、上几道菜都须征得理事会的同意,切实加强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日常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