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丨建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消失的”合伙人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3-07-31 11:07   点击率:179打印】【关闭

一、案情回顾

近年来,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平县建兴乡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果蔬、中药材等发展产业。

2022年1月,昆明A公司和雷某某合伙在新平县建兴乡挖窖村承租69.5亩土地种植面积蔬菜,租期半年,由A公司承担资金保障,雷某某负责技术保障,截止2022年5月,公司足额支付了土地租赁款和相关农民工工资。

2022年6月份到期后,A公司与雷某某承租25家农户共计100亩土地栽种蔬菜,租期一年(至2023年6月),但并未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协议。2022年10月,A公司将土地租金和期间13名农民工工资合计87020元全部支付给雷某某,但雷某某隐瞒真相,未将租金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给群众,并声称A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2023年3月,群众反映要求支付地租和工钱,挖窖村党总支负责人遂要求A公司和雷某某足额及时支付租金和农民工工资,但雷某某仍延迟支付,经挖窖村多次要求,雷某某同意一同到昆明找A公司,要求A公司支付相关费用,但A公司主张和雷某某主张双方之间合作直到2022年12月底,且期间已经将相关费用足额支付给雷某某,2023年租地和用工系雷某某单方行为为由拒绝支付,对村民更为不利的是,当时双方未签订任何协议,事件进入僵局。

2023年5月,挖窖村向新平县人民法院漠沙法庭反映,要求庭前调解,但此时雷某某已“消失”,现已在境外,其仍有多起法律纠纷。后经人民法庭、乡综治中心和挖窖村党总支共同努力下,A公司愿意以和解方式,再支付50%土地租金和55%民工工资,群众拿到部分地租和工资,案件得以圆满化解,原本只能进入诉讼程序的38起案件实现“源头治理”。

基层治理丨建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消失的”合伙人.png

二、主要做法

(一)做实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前哨”作用

新平县建兴乡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该起纠纷中,群众第一次反映后,村党组织对关联案件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核实,并做好登记工作,同时,综合分析研判该起案件存在的双方未签订合同等利弊点,做到对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网格员和党员作用,做好群众维稳安抚作用。

(二)坚持多元化解,“抱团”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基层治理是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只有集中力量和资源,发挥各自“特有”优势,才能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强大合力。该起案件化解过程中,为尽快推进案件化解,切实保障群众利益,法庭积极发挥法律保障作用,向村党组织阐明进入司法程序即使申诉也可能是“一纸判决”,向A公司阐明合伙关系中“内部约定与第三人之间关系”等法律规定,乡综治中心发挥法庭和村党组织之间“纽带”作用,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做好维稳和群众工作,通过信息互通、整体联动的模式,2023年7月12日,在人民法庭组织下,A公司表示愿意再拿出资金,承担50%土地租金和55%民工工资,7月15日,群众拿到了租金和工资。

(三)注重标本兼治,树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

案件化解后,人民法庭、乡综治中心坚持在化解矛盾中做实“普法强基”,从该起案件引发原因入手,向挖窖村党组织和群众全面分析该起纠纷背后潜在的流转土地不签订书面合同,诉讼“胜诉”和“及时止损”之间利弊等问题,群众经过“亲身体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得以树立。同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基层党组织干部法治素养得以提升,也赢得群众认可,党组织组织功能得以提升,为推动诉源治理在基层走深走实提供了生动实践。

上一篇:建兴:“353”工作法 推动老箐小组“四级联创”
下一篇:调研视察促发展 强化监督惠民生丨建兴乡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工作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