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平县统计局    >    统计分析

转载:云南省统计局解读: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政策落地仍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06-22 16:06   点击率:182打印】【关闭

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政策落地仍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云南省家政服务业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等系列措施。为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云南配套出台《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为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省统计局、省商务厅、省公共保洁与家政行业协会共同选取了200户家政服务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召集部分龙头企业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实情。

结果显示:随着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政策的落地显效,我省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内容日趋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但行业发展不规范、有效供给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政策落地仍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我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项目多元化,保洁仍是服务主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政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服务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进一步细分,月嫂、陪护、聊天、理财、保健等服务成为家政服务的新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0%的家政服务企业开展保洁服务业务,日常保洁仍是家政服务中需求数量最大的服务种类。此外,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照护、老年人照护、病人照护业务分别占19.5%、16.5%和14.5%,位居2-4位;烹饪服务、残疾人照护、理发美容服务的分别占比9.0%、7.0%和1.0%。有48.0%的企业拓展了其他业务,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服务、高空清洁、环保技术研发、绿化养护、空间规划、物业服务、培训认证等。

(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互联网+家政”模式日趋成熟,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QQ,家政企业可进行员工招聘、培训、家政服务需求信息发布,对接客户等经营活动,“互联网+”的模式成为新趋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0%的家政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在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单位中,70.0%的开展宣传推广,66.5%的开展客服咨询,53.5%的开展网上订单,48.0%的开展人员招聘,28.5%的开展职业培训。昆明海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是云南互联网家政服务龙头企业,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业务包括家庭保洁、家庭洗涤、全屋除菌、星级月嫂和婴幼照护。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效融合,通过网络招聘、派单,有效减少了人力成本,实现供需间的快速对接,做到“4个小时内上门”,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三)企业对相关政策基本知晓,政策惠及面达60%

近年来,国家、省级相继了出台了系列关于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扩大家政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问卷调查显示,59.0%的家政服务企业知晓相关政策,60.0%的企业享受到有关政策,45.0%的企业认为政策对企业经营有较好的促进效果。通过与昆明海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昆明好人缘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天使宝贝(云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爱贝佳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座谈交流,了解到企业均享受到了培训补贴、稳岗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帮扶企业疫情期间纾困解难有明显支持作用。

二、家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家政服务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难。近年来,虽然全省家政服务标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但在具体转化落实过程中宣传较少,很多家政企业和消费者不知道有家政服务标准存在,市场竞争较为混乱。同时,由于家政服务行业涉及部门较多,缺乏有效执法监督机制,家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消费者三方权益不能及时有效维护。昆明海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行业对家政服务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制度很少,行业准入、资质认证、行业监管等制度建设严重不足。家政服务公司只管介绍工作、收取服务费,在组织机构、培训、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很不完善。因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导致家政服务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未注册“黑中介”公司以次充好,恶意竞争,拢乱市场秩序,游离于监督之外。同时家政服务公司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约束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手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5%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良性竞争”,在8个待选项中排名第2。

(二)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有效供给不足。

李克强总理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家政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调查抽中的200家企业,从业人员合计4.75万人,平均每家企业吸纳就业237人。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刺激了家政服务需求,同时,对家政服务的多样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从业人员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云南月安喜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产后康复,要求所有员工持证上岗,而当前我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0%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流动性高、稳定性差,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全员全面培训又极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与此同时,文化素质较高、专业匹配的大学生就业群体由于职业偏见等因素,不愿意从事该行业,企业招工面临极大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搬家维修、日常保洁类家政服务,由于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较多,顾客的订单量往往不能满足商家需求。市场供需失衡,“有人没事做”和“有事没人做”现象共存。调查结果显示,84.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人手短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仅次于疫情影响(占比89.0%)。此外,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还有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强管理困难、资金周转困难、家政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三项分别占比77.5%、66.5%、64.0%。

(三)行业发展模式单一,员工制家政发展仍显不足。

调研显示,我省员工制家政企业1发展仍是短板,灵活用工是主要用工方式。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村劳动力仍以务农为主,进城务工只在农闲时,不愿签订长期合同;二是部分员工由于不愿承担社保个人缴纳部分而不愿纳保;三是家政企业“小、散、弱”特点较为突出,购买社保后,企业“利润倒挂”的现象普遍。多数企业表示,行业利润率低,不足10%。

(四)企业规模小,缺乏标杆型龙头企业。

我省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小、弱、散”特征明显,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1-5月,全省226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家庭服务企业仅10家,实现营业收入0.33亿元,仅达规模以上服务业的0.03%,户月均营收65.6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85.1万)相差较大。从头部企业看,中国品牌网发布的2022年家政服务行业十大品牌,云南无一上榜,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市爱侬家政服务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爱君家族服务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和上海。

三、有关建议

小切口,大民生。家政服务既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在保障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政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0%的家政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仅2.5%的表示不乐观。

(一)强化政策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针对家政企业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以较低的成本向企业提供办公、培训场所,水电费执行居民收费标准;家政服务进社区,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不限制服务网点场所的使用性质;对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落实国家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有关政策等。但调研中有企业反映,部分政策不能够落地,比如“员工制家政企业”因合同签订难社保补贴少难以落实。“1+X证书制度”因涉及人社、教育、商务等多部门,在证书的认定上存在困难。免费培训因门槛较高(必须缴纳社保)企业无法享受等。应强化政策落实,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效果,对政策的可行性作出评估,努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扶持政策能真正为企业所享有。

(二)强化职能监管,规范家政市场。

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形成包括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行业准入制度、资质认定制度、监管制度等行业制度在内的统一的管理规范。组建云南省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有关家政培训、家政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设立官方监管投诉平台,对家政公司及其上岗人员进行监管,及时用法律的手段处理纠纷,打造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家政服务市场环境。继续推进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的信用体系平台的宣传推广,在昆明市试点推广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证”。加强对家政服务企业“红黑榜”曝光,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5%的企业期望完善对优质企业的奖励政策,在企业期待政府改进的8个待选项中位居第1。

(三)建立供需对接机制,扩大有效供给。

组织品牌家政企业(单位)深入人力资源输出丰富的县、市、区和贫困地区举办“家政服务行业就业专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和宣讲会。家政服务人员输出地区负责摸清本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意向,为家政企业招聘提供支持。完善云南娘家人服务站、云嫂入沪等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家政服务就业容量大的扶贫优势,开展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行动,建设云南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引导中西部地区贫困县与中心城市劳务对接,输转一批贫困地区劳动力到中心城市家政服务业就业。继续实施培训提升行动,支持行业协会、家政企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家政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支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一批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依托现有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探索以“校企合作”方式开设家政服务专业学历教育。对行业中优质企业以较低成本提供闲置厂房、社区用房等作为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或办公用地,或共享职业院校、社区教室等培训资源。

(四)强化品牌建设,引领企业集聚发展。

培育品牌家政服务企业,鼓励企业连锁化经营,扩大服务规模,对接社区配合物业服务开展连锁网点、示范服务站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树立当地标杆企业,为家政行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学习南京“斑马云”家政,建立云南家政产业园。从办公用地、设施设备、云计算、云平台、税收、财政、法律、金融等全方面,支持家政产业园建设,每年家政产业园可解决2000人就业,开展家政职业化培训2万人,孵化家政企业5-10家龙头企业,形成云南自己的家政产业集群。

 

1 员工制家政企业是指直接与消费者(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已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均认可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消费者(客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服务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并对服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管理的企业。



上一篇:转载: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篇: 新平县2022年纳规纳限工作完成情况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