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1-3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全市排名并列第2。
一、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强劲的新的增长点来支撑 我县工业经济后劲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的劣势比较明显。一是规上工业企业户数偏少。全县34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487户的7%,且除“两矿”、仙福及球团厂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在建项目也存在推进缓慢、进度滞后等问题,由此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 (二)黑色、有色金属采选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大,持续增长困难 从2022年3季度数据来看,黑色、有色金属采选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高达26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3%;实现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占比达93%。而黑色、有色金属采选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生产能力基本稳定,不可能高速增长,从而形成“小牛拉大车”的现象,今年若要实现较快增长存在较大困难。加上当前我县多数企业生产已经达到产能上限,2022年只有3家纳规、升规企业(新平祥昊商贸有限公司、云南新平恒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平工投混凝土有限公司),增量突破难度大,要保持持续增长将十分困难。 (三)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县工业企业尚存在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企业产品基本为初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较短,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少,没有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值。而像冰糖橙加工的几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依然仅集中于冰糖橙初级加工产品,产品单一,这种情况将使得企业效益不高,竞争力薄弱,经不起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动对其的冲击。 (四)产业结构单一 工业经济是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大部分都属于资源型、高耗能工业,市场供销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从而影响整个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切实把工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努力推进我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科技型新兴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对重点企业帮扶协调力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加强对大红山“两矿”、仙福集团、仙福轧钢的帮扶指导,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指导好企业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妥善应对和解决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困难,帮助企业想办法、出主意;积极向上级反映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力争多层次、全方位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 (三)持续抓好升规、纳规入统工作 加大新建企业和规下工业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精心制定规模以下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大力实施规下企业培育提升工程,选择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规模以下企业,引导和支持其扩大生产,实现规下向规上企业的顺利提升转化。积极开展对县域规下企业的调研工作,重视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推动小企业做大做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及时入库,按时按要求报县统计局进行审核申报,不断壮大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增强工业经济总量。 (四)加大招商力度,督促落地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引进和发展高新产业、高附加值工业企业,争取更多更大更优的新项目落户新平。同时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光伏太阳能),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后续发展增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