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玉溪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玉溪市推进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各有关部门、单位理解《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切实做好工作落实,现作如下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奋进西部先进行列行动计划之基础教育》文件精神加快玉溪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市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三、目标任务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省级督导评估规划进度,到2026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2023澄江市、易门县,2024年峨山县新平县2025通海县2026年华宁县、元江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按规划年度提前实现。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工作任务主要分解为五个方面:(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与建设,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包括加快教育布局调整、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建设标准);(二)统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包括切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三)统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优质均衡(包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先补足配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四)统筹提高义务教育治理能力,促进管理水平优质均衡(包括强化学校治理、加强内涵发展、强化评估指导);(五)统筹推进特殊群体关爱保护,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包括改革招生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落实资助政策)

五、涉及范围

《实施方案》涉及相关市级党政部门、社会团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所有义务教育学校。

六、执行标准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与标准(摘自《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共31项指标。

七、注意事项

在推进落实《工作方案》中,要健全完善各级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应责任每年至少研究1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包保、蹲点指导、定期调度、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各县(市、区)要按月细化工作计划清单,季度要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

八、关键词诠释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现代化的教育要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市、区)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校长职级制:进行义务教育校长职级评定,校长职级从高到低设置为一至五级,由市级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地一级、二级校长职级,县(市、区)级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地三级、四级、五级校长职级

九、惠民利民举措

(一)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持续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二孩”、三孩政策、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办学标准,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数量曲线精准布局教育资源,画好玉溪教育版图。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强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

(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建设标准。加大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合理有序增加县域中心城区和人口较多乡镇学校学位供给解决好大班额大校额问题

(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城乡结对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教师走教制度,以优带弱、以城带乡,实现优质学校、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协同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推动校长专业化建设。在新教师选聘、绩效工资、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学校倾斜,充分发挥政策对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师资优化配置。

(五)强化学校治理。加强五项管理,巩固拓展双减工作成果,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

(六)改革招生制度。科学划定片区,完善入学办法,优化入学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试就近入学。根据生源情况合理确定学校招生范围,公开招生办法和结果,确保中小学招生公正透明。

(七)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身安全和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加强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为残疾儿童提供良好的康复和学习条件,实行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

(八)落实资助政策。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项助学资助政策,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各项资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并规范使用管理。落实特殊教育专项资金,全力保障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原文链接:http://www.yuxi.gov.cn/yxszfxxgk/wjgk18/20230529/144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