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掘起新力量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6-07 08:06   点击率:32打印】【关闭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是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效载体,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现代农动力,是乡村振兴崛起的中坚力量。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2014至2017年,新平县农业局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0个,累计培训学员1170人。其中,中央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培训900人,补助资金200万元。培训类型:生产经营型550人、社会服务型50人、专业技能型300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培训270人,补助资金45万元。培训类型:生产经营型90人、专业技能型140人、专业服务型40人。
二、培训方式
新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立足产业培育、突出培育重点,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方式上采取“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教材上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或者是自编的乡土教材;聘请教师主要根据产业和专业要求,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省市县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授课。4年来,新平县结合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主要开设了蔬菜、柑橘、核桃、稻田养鱼、中药材、牛羊饲养管理和农机修理工等专业培训。
三、推动乡村振兴作用
(一)提升科技水平。自2014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通过多形式系统化培育,新平县已培育了1170名新型职业农民,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育成为产业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一方,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育成为科技示范户,引领科技兴农。如新平苦瓜大王杨文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名典型代表,参加过培训之后,他学以致用,在提升苦瓜产量和品质上作了认真分析,开办各种苦瓜种植管理科技培训班,发挥苦瓜协会的“产-供—销”网络优势,拓宽农民增收之路,使苦瓜产业发展后劲更强。以漠沙镇曼勒村、龙河村、曼线村、曼龙村、关圣村为中心的新平县苦瓜产业生产基地,带动全镇3900多农户种植苦瓜,种植苦瓜面积发展到1.5万亩,产值达1.2亿元。截至目前新平县有农民合作社287个,家庭农场382家。有25300人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人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有124人成为家庭农场负责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持续壮大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了农民科技运用水平,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带动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总要求中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通过产业发展振兴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解决产业发展引领的问题,通过培育,部分职业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深加工,强势带动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如职业农民陶莉是2015年的学员,通过培训,她不断拓展发展思路,改进养殖方法,扩大养殖规模,她的养殖场鸡舍占地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共投入资金380余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扶持资金60余万元。目前年存栏蛋鸡达5万只以上,年产蛋927吨,折合38625箱,按每箱190元计算,产值733.88万元,每箱纯收入约40元,可获纯收入约154.5万元。在陶莉的带动下,村内和附近其它乡镇的养殖户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各种养殖专业户10多户,形成了专业的养殖小组带动了产业发展。
(三)推动精准扶贫。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着力从贫困人口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引导贫困农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加入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中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或是采取包村联户形式,围绕三个贫困乡十三个贫困行政村开展技术到田到户培训,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组织单位专家进村入户、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2017年在平掌、建兴、老厂三个贫困乡培训9期963人,解决脱贫攻坚工程中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 端午节小长假新平县接待游客7.77万人次
下一篇:新平柑桔种植面积达10.9万亩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