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国土面积4266.2平方公里,境内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27.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2.4万千瓦。森林管护面积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6%,是种群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集聚地。县内最高海拔3165.9米,最低海拔422米,常年均降水量951.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261.2小时,无霜期308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中国“花腰傣之乡”美称。 针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绿色牌”工作目标,新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抓住当前极好的发展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及“健康新平”试点建设深化创建内涵,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科学规划,尝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以产品建设为主线,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温泉养生等健康旅游服务项目。细化旅游文化项目、大健康产业项目规划。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着力解决健康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升特色健康旅游产品质量,推动开发,打造新平精品健康旅游品牌。截至目前,新平县共有6个A级景区(其中,1个4A级景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1个3A级景区漠沙大沐浴,4个2A级景区),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505家,餐位78360个,住宿企业321家,床位15270张,其中6家星级饭店(二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2家),共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4户(其中,四星级3户,三星级29户,二星级2户)。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抓项目建设,发展全域旅游 紧紧围绕“两山一谷”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哀牢山—磨盘山—红河谷旅游经济带,完善交通沿线、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大力推进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哀牢山景区建设等健康旅游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升旅游业的品质,2015年—2017年新平县旅游厕所共完成新建、改建23座。2016年11月,新平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目前,《新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意见征求工作,正在修改完善中。 (二)注重抓特色产品,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新平县乡村旅游工作,在该县“产业强县”战略的推动下,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花腰傣民族文化底蕴,借助特色鲜明的花腰傣民居风格,加大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健康旅游提档升级。新平旅游也由“景区旅游”为主逐步向“无门票景区”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转变,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农村风貌、农业生态、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内容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建成大槟榔园等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旋涡、平寨、曼李、曼湾、阿波左等多个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寨。2017年,新平县乡村旅游接待户实现接待游客204.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8.9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直接从业人员4383人,带动间接从业人员20184人,2018年一季度,新平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5.9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30%。 (三)注重抓庄园建设,发展休闲旅游 围绕产业融合,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励志褚橙园”为契机,以推进观光休闲、健康生活、农业采摘、旅游度假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农业精品庄园旅游为突破口,把庄园休闲旅游作为新平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来打造,将庄园建设成为新平重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并不断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途径。目前,新平县域内一座座休闲旅游庄园已为游客展现着不同的风貌和文化,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精神摇篮的“褚橙庄园”,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会务、旅游接待、文化展示等多业态融合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和体验无限的桔荔庄园;飘洒着陈年酒香而又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广东客家文化气息的琴淮酒庄;满目樱红和花香四溢的樱花庄园;以及洋溢着诱人糖果香的猫哆哩庄园等等休闲旅游庄园;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了旅游新业态与传统旅游业态的有效互补。 (四)注重抓平台打造,发展健康旅游 紧扣现代人健康观念从“治疗”向“预防”转变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整合医疗资源,努力打造融合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平健康旅游。一是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深入推进绿特食品精深加工,开发民族食疗食补养生产品,积极开发健康食品,充分挖掘新平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品牌,吸引和满足国内外游客对健康美食的需求,实现“吃”在新平。二是着力发展健健康老产业,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体系、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养对接,积极培育健健康老新业态,把新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养老天堂”,实现“住”在新平。三是着力挖掘和发展特色民族医药产业,立足优势,发挥特色,激发潜能,搭建一个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的平台,建设原料、科研、产业化、人才基地,强化宣传推广,提高特色民族医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特色民族医药康体养生、未病先治的市场化应用,以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和气魄打造特色民族医药产业,实现“养”在新平。 (五)注重抓新媒体营销,增强节庆成效 坚持“抓节庆、树品牌,扩影响、促发展”,本着“以节造势,以节引人”的目的,以增加节庆活动民族文化内涵、增强节庆活动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和观赏性为宗旨,选择正规权威具有知名度的国家级、省级新媒体阵营,利用云南网、云报客户端、春晚客户端、就爱去旅行网、云报旅游传媒、微博等平台进行节前、节中、节后全方位滚动宣传,形成多角度、多频次、全方位的立体宣传网络,营造了强大的、浓厚的沐浴节活动氛围,有效提升新平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7年,五大节庆活动举办共吸引游客人数179.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83155.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28.76%、38.25%。特色节庆活动成效明显,假日旅游经济持续攀升。2018年,新平县积极探索、优化办节模式,以“少成本、高效率”为出发点,以“办节为民,还节以民”为落脚点,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节庆活动的承办工作,共策划“花街节”“赏花节”“沐浴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共接待游客74.22万人次,同比增长31.25%;实现旅游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74.12%。 二、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协调配合 积极开展健康旅游融合专题调研,探索推进健康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认真落实。 (二)增强人才供给 制定本地区健康旅游人才培训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健康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加强紧缺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在戛洒、漠沙当地进行保护和培养原生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老带新、传承古老花腰傣文化。 (三)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健康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规范开发行为,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地域特殊性,避免对传统村落、重点小镇名村等过度开发,确保健康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建立规范健康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 (四)加强宣传推广 强化部门合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创新宣传机制。在依托广播电视、广告标牌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门户网站、电子地图、微信等新兴媒体构建全域化、全方位、全智能宣传体系。依托各类节庆、会展活动,搭建健康旅游宣传平台,推动健康与旅游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新格局。 以打造新平“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加快补齐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一短板,加大对花腰傣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工作,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吸引县域内外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到新平来,使新平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新平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使新平成为大家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