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则百业兴,“四好农村路”建设是连通城乡发展的关键纽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的有关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群众安全出行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2021年6月新平县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列入2021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一、创建“四好农村路”工作 (一)建好: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十三五”期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699.6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高33.9公里,省高66.6公里,普通国道254.7公里,普通省道118.3公里,县道512.2公里,乡道2261公里,村道981.2公里,库外道路1471.4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00.5公里,二级公路124.8公里,三级公路112.5公里,四级公路4449.1公里,等级外公路912.6公里,公路密度 13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里程4517.9公里,其中:省道174.2公里、县道440.8公里、乡道718.8公里、村道3184公里。 “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改造项目193项,建设里程1298公里,完成投资11.6亿元,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通乡道路硬化,124个建制村全部通畅,1533个小组(自然村),优先通达路线里程4113公里,其中1118个小组(自然村)已通畅,硬化659条3063.3公里,通小组农村公路硬化率达74.48%,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二)管好: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好管理好,维护好。一是健全管理机构。县设路政管理大队,乡设交通管理所,村设交通协管站,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100%。二是明确人员职责,建立路产路权保护队伍,配备路政管理人员,明确人员工作职责,做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全覆盖。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出台并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和农村公路管理乡规民约,将农村公路管理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四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路政案件,开展农村公路联合治超,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做好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确保了农村公路“畅、安、舒、美”。 (三)养好:着力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分级管养"的方针,实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始终把养护作为农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确保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按照以县为主、分级管理、行业指导、乡村尽责的原则,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二是加强示范创建促管养。全面推行“路长制”,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县、乡、村三级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定期逐级进行检查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兑付养护经费。 (四)运营好:切实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完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着力实施建制村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县124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客运车辆目标。探索运营组织模式,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形成外联州县、内联县城、辐射乡镇村运输网络。二是完善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保障农村客运安全。多部门现场勘查线路,先后开通多条城乡公交线路,实行政府、安监、交警、交通、运管“五为一体”的安全联审机制。三是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营安全监管;加大宣传教育和安全专项整治、严查安全违法行为。 二、取得成效 (一)城市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路网互联互通建设有序推进。 在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实施新平县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PPP项目按乡镇划分为5个包,累计总投资29.98亿元,拟建道路里程总计2441.2公里,项目涉及22个社区99个村委会、67764户251381人(其中,贫困乡3个、贫困村32个、建档立卡户3181户11220人)。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全县公路网通达面和覆盖率,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活产业,拓宽收益,依托PPP项目,可以有效促进新平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 (二)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公路管养水平及通行能力不断提升 全县公路平均优良中等路率达到72.7%;公路平均经常性养护率达到86.3%;公路平均绿化率达到74.3%。养护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公路的优良路率逐年上升,为保证人民群众的出行便利,促进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有效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道路旅客和货物运输、汽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产业链条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条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运行机制更加合理,道路运输服务能力保持稳步发展。 (四)物流发展初步形成 根据新平县自身产业发展趋势和物流需求,我县依托重点企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建成2个物流园区。 三、筹划未来安排 (一)持续完善交通网络 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继续加强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用“四好农村路”带动农村客运网络发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开群众致富大门,促进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步伐。 (二)全面提升管养水平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时足额配套养护资金,提高公路管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优化农村道路通行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进落实“四好农村路”路长制。进一步强化路政管理,按照新建农村公路总数,逐步完善规范标志标牌,加强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和加强路产路权管理维护。 (三)持续提高运营质量 加快客运市场发展,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依托公路建设,发展多层次、网络化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信息系统,优化节点布局,建设物流信息平台,规范物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勾连城乡一体发展、带动东西部共同富裕的桥梁,是中国向外输送发展成果、向内传递发展动力的“主动脉”,建成“四好农村路”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助推器”。让农村公路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是每一个交通人的使命和职责。唯有畅通道路运输服务,与外县、外市、外省相交,使城乡发展互联互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新平发展更添流通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