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诸多不稳定因素,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扩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县域经济总体实现健康平稳发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三快一稳三降”的特点 “三快”: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7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同比增长3.1%。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4亿元,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50.54%,同比增长35.9%,增速和进度均排名全市第3位,5年来首次实现时间过半、完成目标过半的较好成绩。增速上呈现一季度增长57.01%、二季度增长35.9%的高位运行、高开高走的态势。 “一稳”: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7项(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17项),利用市外国内资金45.8亿元,同比增长27.9 %,增速比1-5月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利用省外国内资金43.2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1-5月提高24.7个百分点。市外国内资金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89.4亿元的51%,其中省外国内资金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86.22亿元的50%。 “三降”:一是消费市场持续下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同比下降8.2%,降幅比1-3月扩大了0.6个百分点,比全市扩大4.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零售业销售额首次实现扭负为正,同比增长3.3%;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6.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4%。二是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47.8%。三是对外贸易持续下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0.2万美元,同比下降5.6%,增速比一季度收窄7.9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后期压力加大。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4.7%,对GDP的贡献率达74.0%,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因此工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后期基数的逐步抬高,以及其他县(市)增速加快,给我县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 (二)消费市场增长乏力。受疫情防控影响,诸多行业不同程度遭受重创,部分企业为维持生存,只发给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收入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行为,休闲、娱乐、购物等大额消费的支出有所减少。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处于负增长。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是完成收入目标存在困难。一方面,2022年面临着矿产品价格下跌,销量下降,及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影响,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因素影响,预计我县税收收入将较年初预计目标减少1.7亿元;另一方面,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受上级政策影响,土地指标验收入库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已入库指标可能出现交易困难情况,年初预计3.1亿元土地指标交易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再次,受经济下行及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我县土地出让流拍现象较多,完成年初预计土地出让收入难度较大。二是县级口径“三保”保障存在财力缺口。2022年根据年初预算,我县“三保”可用财力19.91亿元,县级“三保”支出需求为19.56亿元(含上级补助2.78亿元),根据目前测算情况,我县财力预计为15.21亿元,县级口径“三保”财力缺口4.35亿元,编外人员经费,行政事业人员绩效及其他县级民生难以保障。 (四)贸易进出口下跌较大。因为受疫情及上游供应链大幅减少的影响,新平东绿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1-5月未经营出口业务,直至2022年6月才开始经营出口业务;公司水果出口额为0,因为疫情的影响,报关出口存在困难,再加上油价上涨的影响,公司营业成本增加,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紧紧围绕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强化分析调度。围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指标分析。把各项指标进展快慢的原因分析清楚,找准是趋势性下滑还是暂时的波动,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做到心里有数、对症下药。二是强化对标比差。通过与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一对标、一一对表、一一对账,找清差距、找准问题,落实相应措施。三是强化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外贸等重点指标运行情况,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指标出现大起大落。 (二)稳住工业,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稳存量。按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工作目标和工业倍增的年度计划,夯实目标责任,全力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二是扩增量。着力抓好依托桂山片区标准化厂房建成的轻工产业集聚区及依托德康公司形成饲料加工、生猪屠宰、肉制成品产业链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和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强监测。认真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及重要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把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紧盯当前减产、资金链、运营成本等企业风险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三)稳住销费,激活市场潜力。一是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发布的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帮助批零住餐类商贸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性奖补,为进出口企业争取尽快兑现进出口退税,为各类中小微企业搭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融资平台,为农贸分离、工贸分离类企业争取印花税全额奖补。二是促销费。推动信息消费、休闲旅游消费、养老消费等新型消费提质增效,以服务消费带动实物消费;落实好国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阶段性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等措施,加大对购房的支持力度。三是育增量。做好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工作,加大“工贸分离”、“农贸分离”、个转企等多种模式的引导力度,服务好在库企业,确保全年商贸经济稳步运行。 (四)稳住投资,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一是强推新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现备案的6个光伏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不低于10亿元。二是狠抓投资项目调度。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加大实物工作量,增强投资报数。1-7月投资预计完成59.6亿元,同比增长30.1%,1-9月完成预计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投资力争完成105.6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加强投资项目入库。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入库工作,全年投资新入库项目不少于80项,入库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进一步夯实投资调度资源。四是强化资金争取工作。全力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安排一部分项目前期经费,启动完成审报报件资料。五是积极谋划专项债券。积极谋划好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工作,并抓好和完成项目申报要素前期工作。 (五)狠抓增收,严控支出。一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全面梳理全县各部门执收非税收入情况,对重点单位非税收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单位是否存在非税收入应收未收的情况,压实部门年初预算非税收入责任,动态监控各部门年初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收入及时入库。二是加强土地储备和经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土地整治项目推进,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如期实现。三是全力确保“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原则,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认真清理提标扩围的保障政策,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每月资金严格按照“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其他支出”顺序进行支付,每月对“三保”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预计下月保障情况,发现保障不到位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严防因“三保”保障不到位出现舆情风险。四是杜绝新增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执行县级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坚决杜绝无资金来源开展项目行为,坚决杜绝挪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库款、无来源无法定程序新增预算等行为发生,严格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以拨代支,加强财政暂付性款项管理,除已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事项外,不得对未列入预算的项目安排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