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滇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玉溪市西南部,距云南省委所在地160公里,距玉溪市委所在地80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哀牢山大磨岩峰3165.9米,最低海拔为漠沙河谷阿迭村漠沙江面422米。全县面积4267.03平方公里,辖6乡4镇2街道、124个村(居)委会、1490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26.06万人,城镇化率43.21%,户籍总人口278991人,世居彝、傣、哈尼、拉祜、回、白、苗、汉等17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7248人,占总人口的74.3%。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142154人,占总人口51.0%;傣族人口42761人,占总人口15.3%。
新平县享有“中国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世界西黑冠长臂猿分布中心的美誉。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铁、铜、镍、钴4种,其中铁矿石探明储量5.4亿吨,铜金属探明储量147.5万吨;居玉溪市第一位的有铁、铜,伴生金、银、铂、钯6种;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0.99%,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先后荣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云南省双拥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6亿元,位居全市第2位,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第1位,全省129个县(区、市)第2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名全市第5位。完成工业增加值97.6元,同比增长7.6%,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下降21.2%,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54.7%,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3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排名全市第2位。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同比下降29.2%,增速排名全市第7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排名全市第4位。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6元,同比增长7.1%,增速排名全市第5位;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75元,同比增长3.5%,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
新平县坚定推进农业现代化,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深加工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85亿元,同比增长4.3%,位列全市第1。粮食安全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37万亩、总产量18.24万吨,位列全市第1。“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8.71万亩,产量46.47万吨、产值20.93亿元,水果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市第1。全县现有农(林)业产业适度规模种植基地1222个、面积23.77万亩,市级基地认定数量全市第二。实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101户,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18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10个。
新平县坚持园区内培外引,固本夯基,产业差异化布局、集聚化发展,在抓产业、建项目、招大商、优服务上持续发力,奋力补齐工业短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园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共入驻企业4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限额以上批发业1户、零售业2户,重点服务业1户,资质以上建筑业1户;实现营业收入458.5亿元,同比降2.7%,其中: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4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亿元;税金总额8.8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园区范围内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
新平县立足“两山一谷”自然资源和以花腰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构建一地、双极、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县域旅游全面发展。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9个,其中,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4个、AA级景区4个。2023年接待游客56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