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近日,新平县文化馆走进新平县第二小学和第二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省级非遗彝族烟盒舞与竹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10月17日下午,新平县第二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烟盒清脆的哒哒声交织回荡。文化馆辅导老师带领80名学生沉浸式体验彝族烟盒舞的魅力,从手持木质烟盒的正确姿势、基础弹击节奏教起,经过系统教学,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烟盒舞的核心要领,更成功完整演绎了奔放欢快的彝族广场舞《色哩噜》,用灵动舞步展现非遗活力。与此同时,阶梯教室内的竹编体验课同样精彩。非遗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普志学老师从选竹、剖篾等基础工序讲起,指导学生如何运用4根篾条通过弯折、穿孔、绑扎,最终完成一个精致的小燕子竹编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神奇。 10月21日上午,普志学老师走进第二幼儿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非遗启蒙课。现场展示了提篮、灯笼、首饰盒等精美竹编作品,并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尝试经纬编织法,孩子们两两合作,一起编织出一个个小水果篮,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乐趣。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准聚焦新平县特色非遗文化,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了彝族烟盒舞的艺术韵味与竹编技艺的手工温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土非遗的认知与热爱,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为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培育了坚实的后备力量,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