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滇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北纬23º38′15″~24º26′05″,东经101º16′30″~102º16′50″之间,国土面积4267.03平方公里。东与峨山县毗邻,东南与元江县和红河州石屏县相连,西与普洱市镇沅县接壤,西南与普洱市的墨江县相连,北隔绿汁江与楚雄州双柏县相望。县城海拔1480米,平均气温在14~24℃之间,属温带气候区,局部气候受海拔影响,形成河谷高温区、半山暖温区、高山寒温区三个气候类型。地貌上多为构造侵蚀、剥蚀的高~低中山地貌,河流形成,山谷切割,构成了陡峭深谷的破碎外形,形成了东西部分异的现代地形地貌;境内河流主要属元江(红河)水系,主要过境河流为元江、平甸河、谷麻江,沟谷纵横,多为山间性河流,易爆发泥石流。由于侵蚀强烈而加速地貌变化,形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的特点。区内地层以元古界和中生界为主,多呈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构造发育,受哀牢山断裂及红河断裂活动影响强烈,水系发育,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为主。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愈加频繁,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城镇上山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实施,受制于地质环境条件的现象日益突出。(新平地质环境条件建议增加) 年平均气温18.1℃,年最高气温32.8℃,年最低气温1.3℃,年降水量869毫米,年日照时数2838.7小时。无霜期316天。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距昆明180公里。 新平境内山峦连绵、河流纵横、峰高谷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自西向东分为哀牢、迤岨、磨盘三个山群。最高海拔3165.9米,最低海拔422米。山地面积626.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群山间夹嵌着1平方千米以上的盆地(坝子)9个,面积12.7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均属河谷堆积盆地,发育于一、二、三级阶地上,盆土地层深厚、层次分明、土质肥沃,生产性能好,是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核心部位于新平境内,原始生态最为典型,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被誉为镶嵌在哀牢山皇冠上的一块“绿宝石”。新平有全省7个气候带中的6个(亚热带气候、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北亚热带气候、南温带气候、中温带气候),一年四季光照充足,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新平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县境山区面积达4139.6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哀牢山主峰大磨岩峰3165.9米,最低海拔漠沙镇南蒿村422米。 (新平县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37种,占省内矿种的26%。已经探明的金属矿主要矿种为铁、铜、镍、金、钴及大理石、石棉、滑石等。列居全省前3位的矿种有铁、铜、镍、钴4种,居玉溪市第1位的有铁、铜,伴生金、银、铂、钯6种。矿产资源产出相对集中,铁、铜矿资源集中分布于鲁奎山和大红山两地。全县共发现各类矿床(点)、矿化点97个,其中查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13个,包含12种矿产:煤、铁、铜、钴、铂、钯、金、银、镍、铬铁矿、石棉、大理石;通过评审未上表14个,包含铁、铜、铅、锌、镍、钴、蛇纹石等7种矿产。其中铁、铜矿是新平县资源储量最大的矿产,其次是煤、镍、钴、水泥用灰岩、熔剂灰岩,其它矿产资源储量均比较小。 目前,全县主要矿产资源查明量为:铁矿6.46亿吨;铜矿127.25万吨金属量;金矿(含伴生金)39986千克金属量;银矿(伴生)297.5吨金属量;铂矿(伴生)2036.7千克金属量;钴矿(伴生)4247.9吨金属量;镍矿4505.73吨金属量;铅锌矿保有储量9775万吨金属量;煤矿保有储量166.47万吨;大理石673万立方米。(矿产资源方面))新平县有矿产资源达37种,主要有金、铜、铁、铬铝、钯、铀、煤、石灰岩、白云石、石棉、滑石、大理石等。其中铁矿探明储量5.44亿吨,铜矿探明储量147.46万吨;煤炭储量620万吨,可开采量250万吨;锌矿储量36.2万吨;大理石储量2.6亿立方米。 新平县境内有高等植物219科762属140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三级保护植物翠柏等;兽类75种,禽类153种,两栖爬行类45种,昆虫类130余种,其中有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等。 县内土地资源丰富,在海拔1300米以下范围内,有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7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0%,多分布于红河流域的宽谷地带及其支流流域的丘陵谷地,其特征是气候炎热干燥,少霜冻,为全县水稻、甘蔗、冬早蔬菜及亚热带水果主产区;在海拔1300~1900米地区,有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11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5%,是玉米、水稻、烤烟的主产区;在海拔1900米以上区域,有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30.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7%,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地,具有发展珍稀药材、经济林木、畜牧业及旅游业等自然优势;有耕地67.91万亩、种植园地37.55万亩、林地475.99万亩、草地3.41万亩、湿地1.12万亩、水域6.6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6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01万亩、水工建筑用地0.29万亩、其他用地31.54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