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1、环境空气 项目探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探矿过程中使用的探矿机械运行废气及车辆运输产生的尾气,在探矿时进行土石方开挖,产生施工扬尘。 2、水环境 项目探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含生活废水和探矿施工废水。 3、声环境 探矿过程主要噪声来源于机械岩芯钻机、发电机等探矿机械作业过程中,车辆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 4、固体废物 勘探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设备维修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黄油等。 5、生态影响 (1)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项目在勘查过程中,槽探、浅井和钻探工程需要临时征占地,占地类型为灌木林地、荒草地。 (2) 对植被、动物的影响 项目在勘查过程中,探槽、浅井和钻探工程需要对临时征占地内的植被进行清除,会对占地区域地表植被产生影响。施工占地减少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施工活动产生噪声,会对周边动物产生影响。 (3) 水土流失分析 项目在勘查过程中,探槽、浅井和钻探工程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临时土石方的堆存,在降雨条件下会产生少量的水土流失。 (4) 景观影响 项目在勘查过程中,探槽、浅井和钻探工程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改变了景观原貌,产生少量的景观影响。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环境空气 (1)钻探过程中采用泥浆冷却钻头,并采取喷淋补水措施,减少钻探过程中粉尘的产生量。 (2)槽探开挖的临时表土及废弃土石方采用编织袋储存后码放至探槽沿线,待探槽开挖取样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填平整,并采取绿化恢复。 (3)生活区旱厕定期进行清掏,并做好消毒工作。 (4)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并对垃圾收集池进行消毒。 2、水环境 (1)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内洒水降尘或植被浇洒,不外排。 (2)项目设置1个生活污水沉淀池和7个2m3的勘探废水沉淀池。 (3)雨季钻孔地下涌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4)设置1个1m3置隔油池,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存入沉淀池内,用于场地洒水降尘。 3、声环境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 (2)加强管理,并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4、固体废物 (1)生活区设置垃圾桶收集桶,定期将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周围村子生活垃圾处置点处置。 (2)各个钻探点工作人员将生活垃圾袋装后当天带回办公生活区垃圾收集池。 (3)槽探土石方及临时表土采用编织袋码放至探槽沿线,带勘探工作完成后及时回填。 (4)危险废物临时存放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工作结束后由勘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5、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1)勘查区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措施 ①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减少占地。 ②精心组织施工管理,尽量减少和有效控制对探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③尽量减少对施工区内植被的破坏,对于探矿工程和临时占地建设过程中,尽量选择植被稀疏地带,尽量减少占地;对于临时占地尽量做到不动土,如动土不可避免,应剥离地表植被层和土壤,以备勘探活动结束后,进行场地植被恢复。 ④合理安排施工设计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表土应选择植被稀疏地带集中堆放,并做好边坡防护和排水措施,避免弃渣下滑掩埋植被,尽量避免雨季进行动工和开挖工程,有效减轻施工区周围的水土流失。 ⑤地质勘察工作中,合理安排施工;尽量减少勘探活动期间的临时占地,不得随意扩大施工临时占地范围。 ⑥临时堆料场在施工结束后,应对何种废料进行清运,禁止任意践踏、随行车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地面调查中,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穿越路线,禁止任意践踏、随行车等破坏植被的行为。 ⑦加强作业人员思想教育,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提高人员环保意识,禁止一切滥砍乱伐、捕猎活动,保护勘探区生态环境,不是本地区因勘探活动而明显恶化。 ⑧严格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监管,控制新的人为土壤侵蚀,发展农村新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⑨本次探矿阶段由于工程量较小,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将来转入开采阶段时要求进行详细深入的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 (2)槽探工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槽探工作较为分散,因此在每个探槽工作前,预先剥离表层植毡层和土壤堆放至临时表土堆场。对于单个探槽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在探槽结束后立即进行生态恢复,不得搁置,不得出现严重的“斑块”状景观。 (3)施工通道沿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对沿线的自然水流应与保护,应保证不淤、不赌、不漏、不留工程隐患,路基不得堵塞,不阻隔自然水流。 ②要求各种车辆固定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植被不受破坏。 ③加强运输道路的日常维护,保证边坡稳定、排水顺畅,出现道路病害及时治理,以保证区域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 (4)对野生动物保护 加强工作区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区禁止一切狩猎活动;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确保勘探区域内的野生动物不受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的影响。 (5)探矿结束后的环境恢复和治理措施 ①在探矿期内,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原地表的扰动和破坏,各种弃渣、废料应集中堆放,做好临时防护;并确保同期进行废弃场地的迹地处置和平整清理,为勘探期结束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恢复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②科学制定工程勘察计划,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对槽探作业等影响区域应及时采取迹地恢复措施,不得出现严重的“斑块”状景观。 ③在探矿活动结束后必须做地形恢复和回填平整,以减少水土流失,加快自然植被恢复的进程;对因被开采出的废石、岩土掩埋了自然地表植被、没有植被覆盖的裸露地面。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恢复措施的方法预以恢复重建,以有效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 ④对于探矿口应封堵,并做适当的植被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