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中通过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润人心、自治增活力、智治强支撑“五治融合”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以政治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化。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增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使得党的领导“强”了起来、阵地作用“好”了起来,集体经济“活”了起来,人民生活“富”了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把老百姓的难点痛点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事情抓起,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以“安心拆除”为契机,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有效激发民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积极参与者。 以法治强保障,优化乡村治理新环境。通过不断强化全员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以村民会议、农村党员学堂、“协商在基层”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讲解、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赡养继承、道路交通安全、劳动保障、民事纠纷调解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了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带头学法用法作用,增强群众尊法懂法、学法用法意识。 以德治润人心,筑牢乡村振兴基础。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制度,搭建党员学习平台,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党员队伍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符合乡村治理各项机制和制度。每个村(社区)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门前五包”承诺书,组织开展“文明村(社区)”“好婆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力促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良好乡风文明,不断完善社会文明诚信体系建设,实现德治扬正气的和谐新农村。 以自治增活力,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探索出“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村庄规划发展新模式。针对农村乱搭乱建房屋现象,把村庄规划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扮靓美丽家园。通过引导和发动群众,巧用田园山水等地理环境优势,灵活布置民居周边绿化美化,做到自然风貌、乡村特色保持良好,建设了米达起、泥村、烂泥箐三个美丽村庄。在乡村规划中,突出群众参与,激发群众活力,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城乡规划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在原有村庄规模范围内科学编制方案,有序推进村庄规划,赢得群众理解支持,营造党群齐参与、合力共建新村庄的浓厚氛围。 以智治强支撑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持续深化“平安新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实战指挥、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技防监控网。截至目前,在重点部位布建监控探头14个、卡口系统4套;督促指导重点单位8家安装监控探头120余个。2020年以来,发布安全防范提示信息200余条,提供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发挥了“小微警务”效果。强化窗口业务首问负责制,推行延时周六办理户籍服务措施,对群众办理事项按照“谁接待、谁解答、谁跟踪”的原则,为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便捷、更精细的办事服务,最大程度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