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丰富形式、创新方式、拓宽路径,积极搭建“四个平台”载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搭建教育平台,凝聚思想共识。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科学安排主体班次、主题辅导、研讨交流、集中轮训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以“双万”行动为契机,设专题培训班次,做到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村干培训全覆盖、行业系统全覆盖,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起全县党员干部建设示范县的奋进力量。截至目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36班/次,参加培训共计8600人次,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 二是搭建融媒平台,扩大宣教增量。创作一批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题材作品,通过新平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宣传专栏、微信公众号、大美新平APP等融媒体平台向社会推送,利用电视开机画面和短信推送方式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教育,讲好新平民族团结故事,展示民族团结新成效。截至目前,官方抖音号视频号累计推送累计推送200余篇,浏览量超过1200万人次;自媒体达人抖音号视频号累计推送超过300余期,浏览量超过1500万人次。 三是搭建基地平台,增进文化认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建设,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涵。截至目前,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1个和主题街区3个,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0余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浸润中获得情感体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内生动力。 四是搭建活动平台,促进社会共融。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契机,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举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活动,活跃节日气氛,同时深入县、乡、村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让宣传活动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深入人心,以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为纽带,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举办“金果果·以融促农”活动、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系列活动暨“青云杯”新阶人士篮球邀请赛、2023年玉溪九峰(新平站)暨“徒步磨盘山 奋进正当时”-各族青少年交流主题活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群众活动品牌,采取研讨座谈、文艺演出、红色教育等方式,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活动、宣传教育活动60余次,让凝心促融铸魂行动深入人心、润物无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8期,参与人数1930人次;各类群众文化培训60期,参与人数2881人次;举办展览、展播8期,惠及7587人次,新创编文艺作品23个;开展文化惠民演出74场次,现场惠及群众24.132万人次,线上观众16.2万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明大讲堂等富有特色的活动24余场次,利用车站、银行、服务窗口和行政单位等区域的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口号,悬挂条幅165条,发放宣传单27000份、宣传手册18000份,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