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三聚焦”精心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今年以来,新平县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聚焦受灾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及早考虑,及早排查,及早安排,精心确保人民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 一、开展情况 (一)聚焦受灾群众,增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一是超前谋划。新平县高度重视全县抗旱应急工作,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判会商,分析研判全县供水形势,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同时,主动向上汇报,加快推进抗旱应急工程落地见效,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调度水资源等,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抗旱保民生工作。二是积极应对。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针对县城人饮安全:承担县城供水的所有水源点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发布了公告和节水倡议书,提取已建6口抗旱应急井水源䃼充县城供水,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行分片区分时段供水,实施团结水库调水工程,启动县城片区7口抗旱应急备用井工程等调水工程。针对乡镇人饮安全:乡镇(街道)辖区库塘调水实行乡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制定一乡(镇)一策、一村(组)一策、一库(塘)一策应急预案;针对扬武片区采取打3口抗旱应急井进行补水,同时,各乡镇(街道)与气象、农业农村、烟草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强化旱情监测、统计和研判,尽早谋划农业产业总体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三是开源节流。对有外引条件的库塘进行进水沟延伸、防渗处理和水毁修复,增大外引径流面积,开展跨流域调水,有效增加蓄水量。落实进水沟管护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加强进水沟的管护,尽最大可能增加蓄水。通过提、堵、拉、调等方式补充水量,积极主动采取运水、提水等措施将1401口小水池、35000余口小水窖等五小工程蓄水补满,最大化增蓄水量,为今冬明春生活生产提供保障。四是有偿服务。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明确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主体、行业监管和运行管理的“三个责任”,落实了运行管理机构、办法、经费方面的“三项制度”,规范管理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推行用水有偿服务,实行专人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五是科学调度。对人饮供水的库塘进行全程跟踪调度,做好“一库一策”供水方案,做到蓄水充足的水库不浪费水,蓄水不足的水库节约用水,尽量延长供水时间;对无库塘控制的农村人饮已制定供用水计划和供水预测,严密监测长流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对于供水不足的供水地区制定可行的引水、调水等补水方案,争取度过干旱年景。六是节水优先。持续不断地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发布节约用水倡议书,全方位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激发全县人民参与节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全民节水意识。同时,注意宣传舆论正确引导,防止群众恐慌。做好社会稳维工作,处理好水事矛盾纠纷排查,杜绝重特大水事纠纷发生,全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二)聚焦贫困群众,加大挂包帮扶力度。组织开展全面进行帮扶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大行动,将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聚焦五保、低保、孤寡等特殊困难群体,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工作要求,近一个月内所有挂包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开展了一次帮扶活动,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生活生产状况,建立帮扶救助台账,采取“一户一策”的针对性帮扶,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面向建档立卡户安置月均每人补助500元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00个,建设平掌星眸菌业制种栽培等5个扶贫车间,成立戛洒集镇易地搬迁安置点等4个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站,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7429人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166人。二是着力落实生态补偿,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全县建档立卡户1452户,受益群众5454人,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93.56007万元。聘用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人均每年增收5664元以上。三是强化社会力量帮扶。33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2个贫困村和4个非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书36份,投入帮扶资金5365.4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523人,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25个,3600余万元;就业帮扶项目21个,安排就业151人,发放工资总额441万元;实施37个公益帮扶项目,捐赠资金1206万元,受惠人口(含贫困学生)1340人;全县96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建档立卡户1070人,建立“1+N”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体系。 (三)聚焦特殊群众,提高政策保障质量。一是全面落实低保政策,提高救助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560提高到610元/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3500元提高到4200元/人,将符合条件的722户2078人建档立卡人口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发放城市低保771.76万元,农村低保1922.37万元。二是切实落实特困人员供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月人均700元提高到732元。截至目前,全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778人,发放供养金672.84万元。三是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及时解决群众突发性生活困难问题,对因灾、突发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严重困难的家庭和因重病、住房、年老体弱、重残、教育等贫困家庭,在享受所有救助政策后依然贫困的,实施精准救助,截至目前,实施临时救助768人次,支出救助金237.47万元。四是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领导协调机制,完善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做到信息“一人一档”,配备12名儿童福利督导员、123名儿童福利主任。推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救助措施,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助48人49.62万元。五是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完善民政牵头、残联配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放困难残疾人补贴45594人次227.97万元,重度残疾人补贴39162人次142.32万元。六是加大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杜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冻伤、冻死事件发生,确保不出现群众因政府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上街流浪现象。加强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救助联动机制,以繁华地段、车站、桥梁涵洞等区域为重点,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经常性的和多样性的街头劝导、现场救助等活动,救助管理站实行全天24小时救助服务,向社会公开救助服务电话,定期对城区街头巷尾进行拉网式巡查,做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