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的主要 措施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12-12 19:12   点击率:73打印】【关闭

截至201911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公办小学92所,初中12所。小学共有558个教学班,在校生17478人,平均班额31人;初中213个教学班,在校生9193人,平均班额 43人。高中72个班,在校生3549人,平均班额50人。目前还有新平一中1个学校存在27个大班额。

一、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等,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科学制定《新平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严格履行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二、确保按规划建设学校和满足学校建设用地需求

坚持义务教育发展与城镇化相协调,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城镇规划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新建商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土地、规划、教育等部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联审,根据居住人口配套新的教育资源,凡不按规定配套的不予审批,审批后不按规划建设的要给予重罚或不予验收,促使新建教育资源与城市规模、人口增长及儿童少年入学就读相适应。国土资源局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积极做好教育用地供地服务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因用地审批而影响教育项目的建设。对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做到主动服务,提前介入,优先办理,全程跟踪,保证项目建设按时开工。

三、严格规范招生办学行为

在进一步完善现行招生政策的同时,严格按照“免试、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入学”的规定,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小学招生要严格控制入学年龄,严禁招收低龄学生。严把转学关,严格遵守转学手续的办理时间及程序,严禁外校及不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流入,保证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四、做好学区建设工作,推进均衡发展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合作办学模式,开展学区建设。实行学区内考试同步、教研同步,实行学区内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交流,实行学区内办学理念、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共享,实行学区内教学进度、管理制度、教科研要求和考核评价统一。打破学校间行政、教师固定的管理模式,形成“区管校用”的教师人事管理机制。促进学区内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解择校现象,缩小校际之间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出台了《新平县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新教发201824),通过组建城区小学教育集团,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科学整合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区小学校际差距,稳步推进县城小学教育均衡、优质、持续发展。

五、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职工编制的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机构,加快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稳步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范围。加大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

 


上一篇:新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及典型 经验
下一篇:新平县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