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平县正处于工业化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新平县出台实施了《新平县“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新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重大工程,全方位推进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成效显著 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全县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均居全市前列,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亿公斤以上,肉类、蛋奶总产量和生猪、肉牛等存栏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取得突破,蔬菜产业实现扩面增效,茶药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种植效益逐年提高,“褚橙”成为享誉全国知名品牌,新平芒果、佳贡荔枝等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柑橘)县、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注册登记农业企业9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家庭农场382家。 二、抓好三产协同发展,产业融合进一步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平县被列(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戛洒被列为全国特色小镇,建成褚橙庄园、桔荔庄园、猫哆哩庄园等4个省级精品农业庄园和天鹿庄园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庄园,庄园旅游成为新时尚。“两山一谷”旅游文化产业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哀牢山-红河谷”成为“全国精品自驾游线路”。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百万,乡村旅游收入达21亿元,列入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录。荣获“中国具有特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荣誉。开放型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列入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目录,是云南六个“云品出滇,品牌兴县示范县”之一。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充分利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和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以及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美称等优势,切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有乡镇(街道)集镇均建有2座以上公厕,所有建制村均建有1座以上公厕,生活污水处理建制村达60%,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建制村达80%,村小组保洁员制度全覆盖。实施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试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及山林长体系,获省级生态文明县认定,建成1个国家级、1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县建制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以国省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城乡自来水厂设施、自然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城乡实现4G网、互联网宽带全覆盖,城乡供电可靠率达99.37%。标准化卫生室和中医服务覆盖所有建制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病参保率均达98.82%,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县城老年养护院项目快速推进,建成1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稳步提升。 五、强化城乡规范管理,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城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网格化责任管理制度,村(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建有乡、村党校,实现县、乡、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全面推行,村规民约覆盖率达100%。殡葬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市实现“五个100%”目标。县城和所有建制村均设立法治宣传栏,城乡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六、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及脱贫工作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措施,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贫困退出考核“695”指标要求,基础、产业、美丽家园建设、智力、生态扶贫等工程全面推进,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全部达标,贫困乡脱贫摘帽指标全面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