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立足“两山一谷”自然资源和以花腰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围绕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紧扣“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大路径,依照“一核三极三带”发展布局,构建“一地、双核、三区、四环、五带、六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实力。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 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成立新平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领导小组、旅游市场秩序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和退换货监理中心,形成文旅、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消防等多个涉旅执法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制定出台了《新平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新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年)》《新平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5年)》编制,有计划、按时序、分时段推进创建工作,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部门联动配合良好发展局面。 二、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全县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主要景区景点道路实现水泥或柏油公路联接,全县景区旅游交通通达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整合部门资源力量,共向上争取资金662万元完成46座旅游厕所新建、改建,全县所有A级以上景区、重点旅游目的地实现了A级厕所全覆盖;争取中央资金1995万元,对陇西世族庄园进行修缮,完成哀牢山茶马古道修复、燕子崖观景台、红河第一湾观景台和停车场建设;争取省、市资金545万元完成马家寨特色旅游村寨建设;融资2000万元,实施哀牢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0万元,完成全县旅游交通标识、戛洒特色小镇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县域内主要交通要道、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景点标识导引系统基本完善;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计划投资4.27亿元,规划建设6个半山酒店;建成县城一级游客服务中心、戛洒游客服务中心及各景区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站点);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的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申报工作;编制《新平县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手册》,对14个储备项目实施动态调整和管理。 三、抓产品建设,丰富旅游业态 以打造“花腰傣”“哀牢山”“褚橙”等品牌为重点,认真做好生态、休闲、康体、养生、度假、民俗、运动旅游等几篇文章。一是依托磨盘山、哀牢山秀美自然风光和原始森林秘境发展生态观光游、运动探险游,建成磨盘山、哀牢山东关岭露2个营地;二是利用红河谷花腰傣神秘民族文化开展花腰傣民俗体验游,建成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4个;三是利用红河谷特有的气候及温泉资源开展冬季避寒养生游、温泉康体养生度假游,戛洒滨江大道及水上乐园等一批项目规划建设;四是利用建兴帽盒山、陇西世族庄园开展红色旅游;五是发展农耕、采摘、垂钓等乡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建成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和多个市、县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寨以及褚橙庄园等休闲农业庄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六是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发展节庆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以节造势,以节引人”,每年组织举办“花街节”“赏花节暨千桌万人磨盘宴”“沐浴节”“火把节”“服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初步形成了红河谷花腰傣文化风情体验游、哀牢山原始森林生态游和磨盘山秀美风光游、庄园采摘休闲体验游等一系列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的主题游线,“哀牢山—红河谷”多彩自驾旅游线路已被列入云南省32条精品自驾旅游线路进行重点打造建设;七是开通磨盘山、哀牢山2条旅游交通专线,在各大景区、公路沿线、重点旅游集镇、集散点增加公共停车场,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化、人性化服务;八是智慧旅游有序推进,完成1个城市名片和9个景区19个景点的名片制作并录入全省“一机游”平台,安装和优化提升30路慢直播点位,54个旅游投诉处置人员账号全部投入使用;磨盘山景区、戛酒特色小镇获得省政府智慧旅游项目资金奖补,漠沙大沐浴、哀牢山等6个景区智慧语音导览系统投入使用;大部分旅游企业积极利用网络营销及预订等服务。 四、抓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理念,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提升。近两年来,共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31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130人次;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联席会议和综合执法等制度,深入开展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市场质量提升和秩序整治活动;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力度,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节假日专项检查,坚持每年至少组织开展4次以上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强化行业自律,建立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摘星退出机制,实行诚信计分管理,持续推进节假日不欺客、宰客、不乱涨价承诺;倡导文明旅游,积极营造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文明经营氛围;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全县所有A级景区、星级饭店、重点景区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共设站点14个,志愿者325人,全县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五、抓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 紧扣“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大路径,始终秉持“旅游富民”的理念,坚持把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展现新平各民族风土人情,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通过花街节、赏花节、沐浴节、火把节、服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把民族节日活动办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盛会,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打造刺绣研学点、土陶研学点、竹编研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