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地处哀牢山主峰中段东麓,毗邻墨临高速和永金高速,227国道线横穿乡境,是新平通往临沧、普洱、版纳的重要交通要道,国土面积205平方千米,政府驻地马鹿集镇距新平县城102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乡辖1个社区,6个村,79个村(居)民小组,89个自然村,共有4869户1765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6.75%。建兴乡设8个党总支,59个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806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59人,占比69.35%。 建兴乡有被命名为玉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教育基地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帽盒山革命旧址,有玉溪市第二大水库黄草坝水库,有滇中较大的草甸洋坪,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毛毡制作文化名片,有“云药之乡”的美誉。 2022年,建兴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委以及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坚持长短结合、整体推进,“4+N”产业发展体系效益显现。全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998.27万公斤;交售烟叶5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68万元;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7万亩,露水草种植首次突破万亩大关,成为全国主产区;林下天门冬种植面积达2100亩;果蔬种植9800亩,试验种植反季节人参果600亩;稳定蜂群养殖1.2万群,蜂蜜产值340万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亿元;工业总产值979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6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6.74万元。 2022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强,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新平鸿誉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技改升级(一期)项目投产发力,新平冠品有限公司露水草加工区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辖区企业年加工露水草5000吨以上;引进云南大天冬种植有限公司入驻建兴,新增工业企业2家,有效延伸高原特色农业价值链。紧扣建兴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定位,高标准举办了浪漫樱花季文化系列活动、开歌节、音乐会等重大活动,建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累计惠及群众56万人次;深入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帽盒山革命旧址获评玉溪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6.5万余人次。持续盘活土地资源,完成磨味狗头坡片区和磨味、帽盒阿努巴片区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释放农村“沉睡资源”活力;加速路网延伸,马平线(建兴段)改扩建项目快速推进,完成老落地路、大力气路等22条78.66公里乡村振兴PPP农村道路开挖铺设,完成狗头坡片区、挖窖大组片区等6条13公里产业路项目建设。以创建美丽乡镇为引领,实施以集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以工代赈”乡村绿化项目,完成红色文化广场长廊增添历史文化元素工程、文化宣传栏、集镇河道拦河闸门建设;全力推动“两污”治理,完成农村、集镇内污水管网建设1500米,完成垃圾热解站、集镇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累计整改问题公厕5座、户厕29座,新建粪污收集池6个,铺设污水管网7731米;开展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安心拆除工作,按照“拆得彻底、清得干净、改得美观、管的规范”的十六字方针,全乡累计摸排拆除盘活农村危房闲置旧房213宗12959.74平方米,夯实美丽宜居乡村基础。深入落实河(湖)长制责任,组织开展“河长清河行动”,抓好环库污水治理和垃圾清理,实现常态化开展4条河流、8个水库巡河、清河、护岸、保水行动。严格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和兜底救助类政策,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69个,完成四类对象危房改造7户,排查经营性自建房58户,消除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1户,实现住房安全率100%。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发放低保救助资金1046人410.81万元,临时救助39人14.4万元。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力度,2022年中考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70.59%,居全县第三名,其中玉溪一中上线7人,比2021年增2人。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新成果,葫芦笙非遗传承人登上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大口马牙《说走就走》建兴之旅引发社会热议。 2022年,建兴乡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和“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活动,全面推行“派单制”工作法,用活“两张纸”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施行“人大代表亮身份”机制,基层工作作风明显改变,乡、村、组配合联动,为民服务的能力提升明显,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持续提升。2022年,建兴乡被成功认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获评“省级文明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