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地处哀牢山主峰中段东麓,毗邻墨临高速和永金高速,227国道线横穿乡境,是新平通往临沧、普洱、版纳的重要交通要道,国土面积205平方千米,政府驻地马鹿集镇距新平县城102千米。截至2023年末,全乡辖1个社区,6个村,79个村(居)民小组,89个自然村,共有5028户1760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6.96%。建兴乡设8个党总支,59个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809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60人,占比69.22%。 建兴乡有被命名为玉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国防教育基地的帽盒山革命旧址,有玉溪市第二大水库黄草坝水库,有滇中较大的草甸洋坪,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毛毡制作文化名片,有“云药之乡”的美誉。 2023年,建兴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动落实省、市、县委及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起势,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1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957万公斤;交售烟叶5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86万元;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露水草种植稳定在1万亩以上;果蔬种植1.95万亩,产值6948万元;稳定蜂群养殖1.2万群,蜂蜜产值240万元;培育多花黄精、白芨、天门冬等本地种苗,引入试验种植茯苓40亩,滇红花、香椿、雪莲等在建兴落地试种,“4+N”产业发展体系效益显现。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入选2024年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国家蜂业质量提升行动新平县千亩桃树中蜂授粉示范基地成功挂牌。 2023年,建兴乡以基地建设带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破局发展,年内认定县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6个,乡级基地29个,建设1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50亩至100亩种植基地20个,其中盘龙洋坪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突破600亩,联农带农效果进一步凸显。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亿元,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9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万元。 2023年,紧扣建兴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定位,深入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帽盒山革命旧址获评玉溪市市级国防教育基地,高标准举办了首届“中国·建兴葫芦笙文化艺术节”、开歌节、村BA、火把节、广场舞大赛等特色文旅活动,建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累计惠及线上、线下群众20万人次,集镇避暑、洋坪露营、黄草坝垂钓和帽盒山革命旧址“红+绿”文旅IP逐步成型,全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持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投入274万元,建设小乌箐、阿努巴河露水草机械清洗场、人参果选果场套袋场、集镇仓储物流中心、中药材育苗基地等项目,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厚实;磨味帽盒片区1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有序推进马平线改扩建项目建设,完成东大路、云上路、狗刺路等22条81.58公里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路面硬化,完成县级公路养护2条15.38公里、乡级公路6条35.71公里、村级道路82条208.1公里。投入50余万元,修缮窨井盖、落水箅子76处,新建人行桥1座,更新马鹿集镇路灯线路300余米,完成葫芦湖引水补水项目、群众文体陀螺场建设;投入425.6万元完成中药材育苗基地、产业发展巩固提升以奖代补等7个项目。投入102万元完成盘龙村、帽盒村等农村电网改造2千米,建成冬瓜树等22个4G基站、刺竹箐等6个5G基站,乡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一河一策”覆盖率100%,实现4条河流、8个水库巡河、清河、护岸、保水常态化,完成3个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开展“党建+河湖长制”河长清河行动6期500余人次,清理垃圾30余吨,为群众营造了更宜居的生活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建兴乡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四进”活动,组织法治讲座、法制宣传46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余人次,普法覆盖率达95%以上,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得到提升。主动接受人大、群众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化,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公开民生资金、村务、财务、党务等信息191条,开展民生资金、“三资”管理等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14次,主动发现问题数34个,完成整改32个,以强有力监督推动乡村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力度,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及奖励42人4.2万元,投入3.49万元开展暑期困难学生少年宫、教研教改活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兴中心校年度学业水平考试排名全县第二,建兴中心校获评“县级2023年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