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平概况    >    乡镇概况    >    扬武镇

扬武镇2022年概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3-04-26 10:04   点击率:1412打印】【关闭

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东临石屏、南接元江、北邻峨山、西连新平县城,玉元高速昆曼国际大通道公路、213线横穿集镇,最高海拔鲁奎山2389米,最低海拔玉租河510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全镇国土面积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5万亩。扬武是玉溪、红河、普洱三地州(市)四县五乡(镇)物资集散地和八方商贾云集之地,是省、市、县三级文明窗口,也是全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重镇和玉溪市2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镇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镇辖大开门、扬武2个社区和写莫、丕且莫、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和马鹿寨8个村民委员会,102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

一、强化产业结构调整,镇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工业商贸动力强劲。抓牢“云南绿色钢城”建设及中老铁路开通机遇,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仙福公司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二期项目快速推进,辰顺公司年处理20万吨废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投产;仙福公司年产100万吨煤焦化、180万吨冷轧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鲁电公司年产80万吨菱铁矿选矿、80万吨地下采矿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仙福公司位列全省非公企业100强第三名。大开门产城融合项目持续推进,仙福公司职工宿舍楼、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及仙福石化加油站投入使用,大开门片区工业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桥头小组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大开门铁路专线、大开门小学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报批3348.82亩土地,完成大平地、居拉里片区1260亩测量工作,工业要素保障水平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以“店小二”精神多方位服务企业,落实留抵退税等惠企政策,减免国有房屋租金6.64万元,退税102.7万元市场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净增长501户,增长率25.01%,各行业有序恢复活力恒泰科技等5户企业纳规纳限扬武镇荣获“新平县固定资产投资暨‘四上企业’培育纳规纳限工作先进集体”。

特色农业持续培优。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优势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全年播种粮食4.3万亩,实现产量1474万公斤,产值4422万元。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新兴经济种植业蓬勃发展,累计完成种植面积4.2万亩,实现产值1.6亿元。烤烟生产提质增效,品种纯度显著提升,收购烟叶50.5万公斤,上等烟比例71.36%,交售均价33.38元/公斤,实现交售总收入1685.85万元,财政收入370.89万元。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7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稳中有进,实现畜牧业产值1.58亿元。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增土地流转2203亩,实现经济收入154.76万元;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土地平整450亩、新建水池37座、开挖田间道路5474米,完成投资410万元。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转型,老白甸大棚蔬菜种植、马鹿寨澳洲龙虾养殖初见成效,诺普信公司蓝莓种植项目启动实施,马鹿寨村和老白甸村被评为“一村一品”县级示范村。

文旅融合增添活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滇南、滇中、思普三区地委代表联席会议旧址”被确定为玉溪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接待3000余人次。实施扬武彝族民间创世花鼓舞保护传承项目,成功申报1个县级非遗工坊,扬武彝族花鼓舞传统文化得以深耕续远。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接续前行

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平台三机制”有效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常态化开展。抓实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投入5.6万元实施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项目,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4万元,同比增18.26%,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强化村级集体经济“输血、造血、活血”功能,成立村办企业11家,实创公司实体化运行良好,实现经济收入25万元,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点面相融实施安心拆除,共拆除危房闲置旧房1972宗,占地面积9.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6万平方米持续盘活村庄闲置土地资源,投资450万元完成大开门桥头小组、尼鲊上寨小组、彝寨小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了一批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交通路网不断健全。大开门五岔路口居拉里农村公路改建完成,集镇环城路、头甸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完成36条85公里,在新平县域率先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扬武集镇至大开门公交车通车运营,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水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稳步实施,集镇及大开门片区供水工程启动,赵米克农村人饮项目、尼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完工;高粱冲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费拉莫水库、它克冲水库进水沟修复完成;实施马鹿寨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解决马鹿寨村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公种田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发电并网丙坡、公种田二期、岩子脚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建设

新型集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瀛洲苑、广场佳园、雅瑜园3个集镇房地产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总开发面积5.4万平方米,建设24栋426套住房,完成投资1.3亿元。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0个村(社区)规划编制县级评审。集镇“两污项目投入运营,建设污水管网9500米,完成尼鲊村垃圾热解站选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四、生态优先,生态基底不断夯实

林长制体系不断健全。做好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和异地造林等林业生态修复保护项目,镇村两级林长完成358人次巡林任务,全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完成村庄集镇绿化美化308亩、草原生态修复3194亩、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59.29万亩,有序开展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工作;6个村(社区)荣获“云南省第三批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河(湖)长制工作不断深化。“河长清河”“清四乱”“碍洪”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镇村两级河长完成巡河4286次,开展河长清河行动36次,投入人力590余人次,清除河沟26.5公里,清理库塘32座。启动实施尼鲊水库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水库周边4个小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环水库截污工程启动实施,彝寨、麻栗湾小组人畜分离点完成建设,水源点保护迈出关键一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新建2座自然村公厕,投入使用6座“两污”PPP项目公厕,完成户厕改建23座。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评比,群众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积极整改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促进扬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持续守好关口,合理设置疫情防控监测点,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细化10个村(社区)“一联十户”网格责任区532个,全面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有效处置2起关联疫情,高效处置扬武镇“11.25”疫情,奋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发挥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紧密托管大开门小学优势,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品位得到提升学业水平考试取得新突破,市属高中上线人数16人,居历年最多。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玉溪市人民医院签订“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助力基层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为抓手,打造“天天烟盒广场舞”特色文化品牌,完成1个镇级、5个村级文化阵地提升;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文化、技能培训及活动44期、2900余人次参加。

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规范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站建设,探索一体化极简审批,实现“进一次门,办所有事”,年内办理服务事项3000余人次。

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发放惠民殡葬及丧葬补助37.83万元、临时救助51.15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5.26万元。

镇容镇貌显著改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及扬武集镇、大开门集镇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积极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武装、气象、防汛避险、“双拥”等工作健康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等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推进。

六、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示范村(小组),“和谐寺观”等创建工作,完成尼鲊村彝寨小组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向上争取2023年民族团结示范镇项目获批复,开创民族和谐、宗教和顺新局面。

紧扣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四个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扬武派出所成功创建为市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推动完善信访、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2件,调解成功131件,调解成功率为99%;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8件,全镇未发生集体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04次,发现安全隐患509项,整改497项,整改率达97.6%。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开展反恐、抗旱、防汛、地质灾害、疫情防控等应急演练110余场次。

七、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扎实开展“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活动,执政能力持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强化国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上一篇:扬武镇2023年概况
下一篇:扬武镇2021年概况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