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东临石屏、南接元江、北邻峨山、西连新平县城,玉元高速昆曼国际大通道公路、213线横穿集镇,最高海拔鲁奎山2389米,最低海拔玉租河510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全镇国土面积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135万亩。扬武是玉溪、红河、普洱三地州(市)四县五乡(镇)物资集散地和八方商贾云集之地,是省、市、县三级文明窗口,也是全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重镇和玉溪市2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镇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全镇辖大开门、扬武2个社区和写莫、丕且莫、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和马鹿寨8个村民委员会,102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 一、凝心聚力,助推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工业转型发展不断加快。始终坚持工业延链补链强链不动摇,持续推进工业倍增计划。仙福钢铁产能置换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稳定运行,二期项目100吨炼钢转炉建成投产,1350m³炼铁高炉试机成功;仙福钢铁配套100万吨焦化项目启动建设;昆钢耐磨锻压球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甬福环保150万吨立磨生产线、恒泰科技透水砖二期顺利运营。大开门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场地平整、群众搬迁工作快速推进;破题钢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取得新突破,成功签约神龙腾达年产200万吨酸洗冷轧镀锌薄板项目、邯郸正大年产260万吨钢管制造项目并快速推进前期工作,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个。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加快建设,鲁电自走铁矿80万吨地下采矿工程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瀛洲水泥丕且莫石料厂完成选址。公种田一期、二期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岩子脚光伏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个体户585户、企业87户,完成工贸分离6户。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98万亩、实现产量1362万公斤,完成年度下达任务的100%;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完成2021—2022年耕地流出图斑整改994.25亩,补划永久基本农田1330.98亩,完成耕地建房、撂荒地摸底排查工作。蔬菜、甘蔗、花卉、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完成以番茄、辣椒、四季豆、烟后豌豆为代表的蔬菜种植2.05万亩,实现产值1.07亿元;完成甘蔗种植2599亩,实现产值1767万元;完成以柑橘、火龙果、石榴、蓝莓为代表的水果种植1.53万亩,实现产值6910万元;完成花卉种植1053亩,实现产值1457万元;完成中药材种植535.8亩,实现产值179万元。畜牧业稳步发展,完成肉蛋奶总产527.7万公斤;生猪存栏2.87万头、出栏3.45万头;牛存栏6448头、出栏1796头;羊存栏9186只、出栏8075只;家禽出栏43.55万羽。烤烟产业增量提质,烤烟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50.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实现烟叶交售总收入1731.67万元,财政收入380.97万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赵米克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新增(改扩建)农业基地4个500亩;净增农业企业33户,完成农贸分离8户,紫东、滇源等24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新平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赵米克村(蔬菜)、丕且莫村(马铃薯)被认定为新平县“一村一品”专业村。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城融合步伐持续加快,优化大开门、集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布局。大开门综合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大开门工业物流园加油站、货运物流等部分工程投入使用,货运站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稳步推进,扬武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通过省级审核,扬武温泉游客接待中心即将竣工。立足扬武“三大文化”资源优势,成功举办扬武镇第十六届中国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节,全年共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带动消费5000余万元;佳洲、贵胜两家企业成功纳限。 二、苦干实干,助推城乡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昆磨复线地质勘察工作;抓实农村公路养护,实施农村公路中修项目,投资383万元的扬马线、老扬红线中修、七公里桥修复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开展道路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完成藤子箐路波形防护栏、高速路扬武段防护栏安装,修复扬马线安全隐患整治3处;桥头公路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400万元。稳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赵米克村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尼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完工;扬武自来水厂收购工作稳步推进,自来水厂提升改造及管网配套项目、尼鲊水库截流排污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投入16.9万元,完成母祖鲁水库、费拉莫水库维修养护工程;投入抗旱资金56.2万元,完成8件抗旱应急及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高粱冲水库、摆依寨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总投资160万元的新平隧道提水灌溉工程完工试运行。 新型集镇建设步伐稳健。完成扬武烟盒舞广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完善集镇亮化、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瀛洲苑、广场佳园、雅瑜园3个集镇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交房,建成24栋426套住房。配齐配足环卫力量,常态化开展亮化美化,镇容镇貌持续改善,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厂运转正常,集镇建成区垃圾集中收集、热解气化处理的环保模式实现新突破。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PP项目顺利实施,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铺设1.2万米;“厕所革命”工作持续推进,新建自然村公厕2座;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拆除并盘活利用新一轮排查应拆闲置土地5048平方米,有效腾出可利用空间4931平方米;探索新型建房模式,马鹿寨生土特色民居项目破土动工;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10个村(社区)规划方案获县级批复。接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增动态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7户、完工5户;农房抗震改造76户、竣工64户。开展美丽村庄星级管理,大开门、写莫、丕且莫、马鹿寨村被认定为新平县2023年二星级美丽村庄。 三、久久为功,助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整改6项、按时序推进2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尼鲊水库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尼鲊水库、它克冲水库4600米隔离栏安装,有序推进水库周边4个小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尼鲊麻栗湾、汉寨小组截污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强势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进有力,新寨铁矿生态修复项目有序推进,完成鹅脖子、中型桥砂厂等5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三级林长制,完成县级林长及联系单位巡林6次、镇级林长巡林206次、村级林长巡林1189次。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完成38个绿美乡镇点位、20个绿美村庄建设,绿化面积2.82万平方米,种植乔木1572株,老白甸、马鹿寨、丕且莫、写莫、赵米克、扬武社区入选云南省第三批省级森林乡村。河(湖)长责任全面压实,完成镇级河长巡河132次、村级河长巡河396次;完成河库“四乱”问题图斑复核排查整改69个,问题整改率达100%;河库日常保洁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党建+河湖长制”河长清河清漂行动推进有力,河库环境面貌得到巩固提升。 四、用心用情,助推民生保障更加殷实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24.7万元,完成马鹿寨玉租小组乡村振兴示范点、扬武镇2023年未消除风险户产业到户补助等项目。深入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累计发放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3.5万元;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91人,培养重点农村致富带头人8名。稳岗就业有效落实。坚持就业优先,开展转移就业攻坚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两批次8笔143万元,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117人。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深入实施镇级事项村级帮办代办,全年帮办代办事项5644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转化成“最好一公里”。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增效行动,个人养老金“百、十、一”目标完成进度良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推进顺利;兜牢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基本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314.72万元、特困供养金74.7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69.87万元。深入实施殡葬改革,完成大开门桥头山2号公墓建设项目(二期),建成墓穴191个。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试点,完成赵米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马鹿寨三个小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医疗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97%,扬武中心幼儿园被认定为“市级课程游戏化示范幼儿园”。思政教育示范学校试点推进有力,镇村两级开展家庭教育2期20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尊师重教氛围逐步浓厚,举办“躬耕教堂、强国有我”教师节文艺晚会,慰问、表扬优秀教师33人、优秀班主任27人、先进教育工作者11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5个、尊师重教模范家庭9户,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助教为乐、师以爱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凭借玉溪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契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防融合不断深入,有效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更加深入,“扬武火烤饼”入选市县两级非遗伴手礼,“新平扬武张正昌彝族烟盒舞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入选玉溪市第一批“非遗工坊”,扬武镇(彝族烟盒舞)被评为2023—2025年度“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百千万文化工程稳步推进,建设提升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命名34个“文化家庭”;开展群文培训20期722人次,群文活动31期,惠及5.4万人次;文物保护利用逐步提升,滇南、滇中、思普三区地委代表联席会议旧址年接待100余个团体3000余人次。武装、气象、防汛避险、“双拥”等工作健康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等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五、齐抓共建,助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扬武派出所通过部级“一级公安派出所”省级考评,完成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考评;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衔接联动机制,镇村两级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以上。深化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改革,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完成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销号,认真开展各行业(领域)日常安全检查及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期间安全检查,扎实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整治2023行动,深入排查化解风险隐患;下发现场检查记录125份,发现各类安全隐患322项、整改315项,整改率达97.8%。认真贯彻落实“1262”气象精细化预报响应联动机制和“一接三即”暴雨预警预报叫应机制,开展防汛应急综合演练108次、会商研判15次、暴雨预警叫应15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统战民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扬武镇被命名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六、务实重干,助推自身建设有力有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政府系统执行能力持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镇党委工作安排,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不断压紧压实县委第七轮巡察整改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进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