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政务服务多条腿走路
新平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有12个乡镇(街道),123个村(居)民委员会,地域广、人居散是新平的一大特点。比如平掌乡苍房村旧寨村民小组一居民到县城办理结婚证行程202.6公里,乘车约6.5小时,最终将结婚证办下来可能需要2至4天时间。“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成为新平县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平县有22万移动互联网用户,3.68万互联网宽带用户。众多的网民,各行业各种交互软件平台为新平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供了网络保障和群众基础,在家里用手机实现服务事项办理将成为可能,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指日可待。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信息化推动政府职能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打破部门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平县着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网上大厅、新平县人民政府网公众参与平台,多渠道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让政务服务多条腿走路。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的建成,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处理,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专业系统、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专业系统、国有产权及罚没物资交易专业系统、政府集中采购业务系统、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业系统等五个专业类别系统建设;满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需要,为市场主体、行政监督部门、交易管理机构、社会公众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交易执行、监督管理等信息支撑与保障。 二、网上大厅 按省、市、县要求,于2011年5月初开始建设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8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2013年初开始建设投资项目审批系统,并于2013年12月开通运行。2014年1月开始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同年9月完成事项梳理、栏目建设及事项同步,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按时建设完成了统一标准流程规范、统一界面风格规范及子栏目分类规范的全县网上大厅、开展了网上大厅运用平台和审批事项管理系统业务培训,按省、市要求完成了政务中心网络入驻单位100M专线接入,其它审批单位2M接入专线。纵向连接省、市,横向接入各审批部门的网络已构建完成,为开展行政审批奠定了基础。 2015年5月前完成了网上大厅各模块应用培训,其中,对通用审批系统的使用重点进行了培训。完成了县级网上大厅36个相关部门的综合演练,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连接到各部门已完成,各审批部门除在政务管理局集中办理外,在部门内也可完成办理。形成了省市县完整的审批网络及社会公众办件的网上提交办理通道。截至2017年8月1日共接件2089件,办结2086件。2016年1月1日,新平县人民政府网与网上大厅链接,互联互通。 三、新平县人民政府网公众参与平台 2016年,为进一步拓宽沟通渠道,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为民排忧解难、促进机关单位转变作风,在新平县人民政府网上设立“公众参与”板块,把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成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平台。“新平县人民政府网”于2016年1月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公众参与”板块分为“咨询、留言”、“投诉、举报”、“征集、调查”、“书记、县长信箱”四个栏目。 “公众参与”平台是听取网民意见,接受网民监督,统一指挥、配合协调的政民互动网络平台。可受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苗头性问题的意见、建议;对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作风、效率、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意见和建议;对新平县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等有关政策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群众对县政府制定相关工作措施的咨询和建议;具有普遍性,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向社会公众征集、调查的问卷和调查表;其他与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密切相关的事宜。截至2017年8月1日,共收到公众留言46条(含不公开),办结46条。 新平县人民政府为让政务服务多条腿走路采取了多项举措,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平县“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建设即将启动,全面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和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即将实现,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新平县工信局等单位将开足马力统筹推进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一如既往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网络保障,加快全县信息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