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坝基清理扬尘,隧洞开挖时凿岩爆破粉尘,施工建筑材料堆放扬尘,施工场地裸露产生的扬尘,筑坝取石爆破粉尘,开挖土石方临时堆存产生的扬尘,施工材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2、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拌料泥浆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隧洞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涌水。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坝基开挖、隧洞爆破开挖、道路修建、管线铺设等在基建期活动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凿岩机、空压机等。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二)运营期 1、废气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尾矿库干滩扬尘、少量的运输扬尘及食堂油烟废气。 2、废水 项目运营过程中废水主要为尾矿废水及生活污水。 3、噪声 项目主要噪声设备为尾矿输送系统及回水系统的水泵。水泵噪声源强为80~85dB(A)。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工作人员及值班人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渗滤液沉渣及废机油。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施工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采取洒水降尘;材料定点堆存,并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分段施工,避免大面积开挖,摊铺材料,管线施工采取施工一段回填一段;及时清扫路面上的散落的泥土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定时洒水降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隧道输送和回水隧道开挖,采用水冷防尘钻孔和加挂水袋爆破能有效降低粉尘的产生,并及时对作业面和产生的废石洒水降尘等措施。 2、施工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尾矿输送管和回水隧道口设置1个3级沉淀池(有效容积不小于3×12m3),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隧洞及道路洒水降尘。项目在排洪隧道口设置1个3级沉淀池(有效容积不小于3×5m3),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隧洞及道路洒水降尘。项目在修建尾矿库时需先在尾矿库四周先修建库外截排水沟;在尾矿坝下游建设1个有效容积不小于250m3的收集池,用于收集尾矿坝及库区建设时废水及初期雨水,沉淀处理后用于库区建设及道路的洒水降尘,当水量较大时,污染物主要为SS,沉清后达标排放。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先建设挡水坝和引水隧洞,将鲁池别河冲沟引走,引往尾矿库下游排放。在初期坝周边修建排水沟,再分别修建2个临时沉砂池,沉砂池容积为每个3m3,地表径流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施工生活污水经一个3.0m3的收集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沟槽开挖进行分段施工,避免施工机械的大规模、大面积地使用。 ②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 ③合理布置机械设备,尽量远离保护目标一侧布置,必要时在靠近保护目标一侧设置围挡隔声措施。 ④合理规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方案。禁止在夜间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 ⑤施工期运输车辆应尽量保持良好车况,合理调度,尽可能匀速慢行;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减少鸣笛,以减少载重汽车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施工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本项目土石方运输至矿山南部废石场进行堆存;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位置进行统一处理处置。 (二)运营期 1、废气 (1)向尾砂沉积干滩等尾矿裸露处喷洒水。 (2)尾矿放矿过程中严格遵循均匀放矿的原则,应特别注意滩面平整度,经常调整放矿点,避免出现侧坡、扇形坡和细粒尾矿大量集中沉积; (3)坝体外坡应保持平整美观,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拉沟,破坏边坡稳定和产生尾矿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在尾矿库干滩区上风向及下风向各设置一个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监测设施; (5)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 2、废水 (1)在拦渣坝下游1座渗水收集池,容积为3.0万m3; (2)在尾矿库内设置浮船加压泵站一座,由回水加压泵加压,通过回水输水管道将回水送至现有龙都尾矿库二级加压泵站,再由现有龙都尾矿库二级加压泵站加压,通过现有输送管道将水送至厂区选厂回水高位水池,供选厂使用。 (3)在尾矿坝下渗水收集池内设置提升水泵将水提升至设置在渗水收集池附近渗水回水泵站,经水泵加压将水送至回水高位水池,再由回水高位水池自流到坝坡喷洒管网,通过洒水喷头进行坝坡面降尘,雨季不降尘时渗水或降尘后剩余渗水返回到尾矿库。 (4)生活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收集回用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AO生物处理+消毒”工艺,处理能力5m3/d;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管理部生活区绿化用水。 3、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为设备为尾矿输送系统及回水系统的水泵。水泵噪声源强为80~85dB(A)。各水泵置于专门的泵站中,并在底部加装减震垫,经过设置震动、建筑阻隔等作用减少噪声产生和传播。 4、固废 (1)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箱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清掏与生活垃圾一同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3)尾矿库坝址下游渗滤液收集池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沉渣,定期清掏运至库区堆放。 (4)项目燃油机械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废机油收集于塑料油桶中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中,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禁止随意储存。 项目在采取环评所提措施后,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 5、土壤及地下水 项目采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渗、跟踪监测”的措施降低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 重点防渗区:渗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防渗,渗透系数≤1×10-7cm/s;危险废物贮存库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建设,渗透系数≤1×10-10cm/s。 一般防渗区:库区利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尾矿库二级加压泵站、回水池、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事故应急池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一般防渗区要求进行防渗,确保防渗效果等效于厚度≥1.5m,渗透系数≤1×10-7cm/s)的黏土防渗效能。 简单防渗区:办公生活区、道路区、配电室、值班室等采取水泥硬化简单防渗。 6、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为了减少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避让、减缓、补偿、恢复”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7、环境风险 严格按《尾矿库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要求进行尾矿库各种建、构筑物的设计;对尾矿库坝进行定期观测,随时注意库内排水、周围截排洪构筑物的工作情况,尾矿库周边设水质监测井进行地下水跟踪监测。 对尾矿管线、截洪沟、坝肩雨水沟等加强日常巡检,定期清理沟内杂物,有破损及时修葺。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8、公众参与调查 本次环评期间建设单位采用网站、报纸和现场粘贴公示。在三次公示期间均未收到团体和群众的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