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兴乡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11-28 20:11   点击率:87打印】【关闭

 

 新平县建兴乡整乡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在市县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难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巩固提升已脱贫户758户2803人和其它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乡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升,稳定超过省定贫困线,收入增长率明显提高;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无新增贫困户、逐步能致富,全面建设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现将建兴乡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建议总结如下:
    一、建兴乡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
    (一)对部分贫困家庭制定的帮扶措施成效不明显。多数贫困家庭中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都是留守老人与儿童,导致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现象。
    (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同时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增加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难度。
    (三)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但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已脱贫的758户2803人由于致贫因素多,抵抗因灾因病因学返贫能力弱,仍然面临很大的返贫压力。同时,一些“插花式”存在广大农村的处于“临界状态”困难群众的数量仍然不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四)贫困人口巩固提升任务重。建兴乡地处高寒山区,虽然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而且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服务能力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巩固提升任务重。
    (五)产业发展卓有成效,但收入渠道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产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撑效应不明显,电子信息化运用不多,龙头企业少,难以带动规模化、稳定化产业发展。
    (六)2016年实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零星建房户,当时政策宣传是每户补助4万元,现住建部门只补助2.05万元,其余部分不予补助,贫困群众意见大;2017年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工作,低保和五保户建房补助资金未到位,群众反映激烈。
    (七)对建档立卡户的金融扶持小额信贷实行一年一贷,由于贷款周期较短,贫困群众脱贫巩固提升和增收效益难以体现。贫困户收到的小额信贷,为致力脱贫和巩固提升,主要用于养殖业和种植业,一年贷款到期后,由于贷款周期短,导致贫困群众还款难、产业效益低和产业成效不明显。有的贫困户用贷款买了一批山羊发展产业,一年贷款到期后,由于筹集不到还款资金,不得不变卖山羊来还款,从而出现贫困群众情绪不稳定和产业成效不明显。
    二、建兴乡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工作统筹,确保脱贫高水平高质量。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很难解决问题,尤其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花更大功夫用于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又要兼顾好“插花式”贫困人口和“临界状态”困难群众。必须正确处理好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的关系,既要“摘穷帽”又要“拔穷根”,着力提高贫困村组、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关系,既优先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又加快培育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在全力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同时,更加重视以进促稳、以稳固进,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回头帮”专项行动,不断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切实引导贫困群众脱贫不止步、提速奔小康。
    (二)巩固和深化“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创业就业增收和社会政策兜底脱贫。
要着力解决好乡域扶贫产业同质化、低端化明显的突出问题,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乡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建基地”,通过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建设更多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带动贫困户逐步脱离单家独户的家庭自然生产,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生产,切实降低贫困群众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撑作用;大力“搞加工”,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鼓励支持农产品市场营销,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等模式,加强农村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把更多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物流体系推向市场。要更加重视发挥乡村旅游带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着力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要着力解决好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接脆弱的突出问题,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进村入户,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贫困群众吸纳进来,既发展生产又分享收益。要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技能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并注重发挥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注重抓好低保兜底和救济救助,加强对贫困残疾人、因学因病因灾致贫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济帮扶,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把精准脱贫攻坚的基本民生安全网牢牢兜住。
    (三)推进结构升级,提升综合发展实力。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乡”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重点产业为引领,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为保障,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强活力”为目标,三次产业共同发力、互动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构筑建兴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核心产业支撑。
    (四)加快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发展根基。
坚持把增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努力破解投资瓶颈制约,全力扩大投资规模,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强化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把有限财力更多投向民生领域、投向社会事业、投向弱势群体,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聚力改善环境。
深入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全面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加快构建“一中心、两板块、三个乡、四产业、五基地同推进”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使生存发展环境日新月异。
    (六)继续抓好贫困户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将扶贫政策措施宣传到组、到户,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让其他群众情绪稳定。

 

上一篇:建兴乡岁末年初做好群众生产生活安排
下一篇:建兴乡建设农村新型商业综合体的举措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