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22年1月11日经新平县人民政府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规划审批程序要求,现将该规划向社会公布。 一、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地块位于新平县城以西,北至环城北路,南至南溪上寨南侧的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基本农田,东侧至花山东路,总用地面积241.61公顷,合计3624.15亩。 2、规划内容 1)规划目标 揉和周边景观资源,塑造现生态宜居城市新区,体现生态化、人性化的城市设计理念,梳理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打造片区独特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形成景观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城市功能运行良好的宜居之城。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塑造良好的沿街城市景观风貌,打造高品质生活区,建设示范新区。 2)规划定位 ——城市副中心 ——生态宜居示范区 3)空间结构 根据规划片区的规划道路网络和用地布局特点,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本次规划对规划区的空间发展提出了“两轴·两带”,六片区”的整体用地布局结构。 1、两轴: 以新平大道、规划1号路为发展轴线。 2、两带:指团结大沟河滨公园、纳溪河河滨带状公园两条绿带。 3、六片区:从空间功能形态上划分为:西部康养配套区、西部康养住宅核心区,纳溪生活区、商务、办公综合配套区、花山旅游服务区和科教配套区。 4)用地布局 以生态宜居示范区为目标,形成生活便捷,服务设施齐全,道路通达高效,幸福指数较高的新型社区; 除配置居住用地外,教育、医疗、公园等公共类用地也是片区资源配置的一大特色。 商业配置方面,除设置独立的商业用地外,还采取用地兼容的方式进行商业配套。在居住用地中兼用商业属性,可以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5)道路系统规划 在现状路网骨架肌理的基础上,采用打通、延伸、加密等多种手段,形成网格化路网构架,既满足通行需求,又划分出各个街坊。 根据西片区空间布局特点和道路交通格局,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 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5-50米,规划1号路和新平大道;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24-3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2—20米,主次支三级配置。 6)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与广场48.05公顷,集中式绿地与绿色廊道相结合,串联规划区域,辅以道路绿化和垂直绿化,共同构成规划区域内的绿地系统。 1、综合公园绿地:规划利用花山公园和相邻区域的溪湖公园、纳溪水库良好的绿化景观植被,形成集中展现新平特色,承载城市休闲文化,体现新平园林城市形象的县级城市休闲公园,公园服务半径2000米。公园绿化应追求自然、舒展,乔木较多,绿量较大,并结合水面,塑造良好的公园景观。 2. 水系绿地 利用道路退线绿化区和纳溪两条河流两侧设置6-10米不等的绿化带,形成带状公园,组织慢行系统,串联附近几个较大的公园,形成片区的绿地绿廊系统。 3、道路绿地 城市主、次干道道路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其余的道路为支路,在红线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种植行道树。道路绿化除突出绿化、美化作用外,还应加强其生态及防护作用,营造绿色生态网络。 二、主要规划指标 1)容积率 根据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的要求,西片区以新平大道延长线为中心轴,向南北逐渐提高。 1、对于商业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取值为2.0;2、对于居住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取值为3.1以内,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要求执行,既满足下限也不超上限; 2)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分区控制结合开发强度分区控制和片区的规划用地性质、片区的现状等因素制定控制标准。呈现出随开发强度的加大而降低的情况。控制在22%-37%,为开放空间、人行活动、建筑间距、地面停车提供足够多的空间,并满足城市其它相关要求。 3)建筑高度 根据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的要求,西片区以新平大道延长线为中心轴,向南北逐渐提高,随开发强度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规划片区以中心轴向两翼分为三个档位 建筑高度控制实行分层控制。控制如下: 1、≤80米高度控制区,新平大道两侧远端; 2、≤54米高度控制区,新平大道两侧中部; 3、≤27米高度控制区,新平大道两侧; 4)绿地率 根据《玉溪市城镇绿化条例》和用地性质、容积率管控的要求,确定各类用地的绿地率,绿地率控制如下: (1)居住用地不低于 35%。 (2)商业、商务、娱乐用地不低于 35%。 (3)机关团体、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科研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40%。 附图:
10用地规划图.jpg
11功能结构分析图.jpg
1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jpg
02-规划范围图.jpg
15绿地系统规划图.jpg
32 建筑密度控制图.jpg
31 开发强度控制图.jpg
图片2.png
33 建筑高度控制图.jpg
34 绿地率控制图.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