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坚持 稳推新平教育体制改革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08-12 22:08   点击率:311打印】【关闭

2017年以来,新平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直面新平教育“小县城带大农村、城乡均衡难,大农村多小学校、优质发展难,小学校里教师缺、课程开齐难”等现状,提出近三年需要着重解决的“入口不宽、公办学位提供不足,出口不畅、高中质量有待提高,中间不优、城乡学校发展不平衡,形象不佳、个别教师师德失范”等问题,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形象、确保校园安全”工作目标,着重从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基本实现了“两提一保”目标任务。

一、坚持整体谋划,优化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一)“全面改薄”项目圆满收官。“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全面改薄”“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学校建设资金5.58亿元,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5.3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建筑面积4.8平方米,运动场改建面积7.2平方米。全面完成全面改薄5年规划、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及学前教育工程,中小学CD级危房全部消除,先后建设完成建兴中学、戛洒中心小学以及老厂、水塘、平掌、新化中心幼儿园等项目。

(二)PPP模式项目稳步推进。按照《新平县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采取PPP建设模式启动总投资10.6亿元的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建设,其中第三中学、第二幼儿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平一中扩建完成一期、二期建设,城区小学第一教育集团一小校区于今年秋季学期建成投入使用。

(三)EPC模式项目全面启动。现已确定第三幼儿园、戛洒第一中学、漠沙中心小学(二期)、戛洒南蚌小学扩建采取EPC模式建设,正按程序与潜在投资方洽谈。其中第三幼儿园总投资2326.79万元,现已完成征地、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戛洒第一中学总投资9949.89万元(一期4597.9万元,二期5351.99万元),现已完成可研批复、一期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漠沙中心小学(二期)总投资2279.14万元,现已完成可研批复、规划设计等前期手续;戛洒南蚌小学扩建总投资2762.53万元,现已完成可研批复以及供地手续的办理。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将得到解决,新平县办学条件将进入全市前列。届时,在学前教育阶段,能满足县域内50%的适龄幼儿就读公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能满足县域内40%的初中生在县城就读;在高中阶段,能满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学位需求。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一)实行多元化管理,提高办园质量。在学前教育阶段,推行县级幼儿园托管乡镇中心园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乡镇公办幼儿教师缺乏的问题;利用农村小学闲置校舍推进“一村一幼”工作,解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的问题;全面推行幼儿园保教课程游戏化,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保教质量逐年提高。

(二)实行学区制管理,放大优质资源。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基本原则,以“一所优质校+若干普校”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模式,将县域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为七个学区,共享设施、教研、培训、创新等各种资源,运用云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云平台”,还能“同上一节课”,实现即时互动,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达到名校普校携手共同提升的目的。

(三)实行集团化办学,缓解“择校热”。按照“一个法人、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条条管理,块块落实,条块结合,统筹协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城区5所小学和平甸小学划为三个教育集团,建立了集团内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调动了更多学校的积极性,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更大作用,满足了更多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实现了优质教育普及化,有效缓解了城区小学“择校热”的问题。

(四)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解决“中小衔接”问题。按照“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有机衔接”的原则,以“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办学模式,先后实施建兴、平掌、者竜学校“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校内资源和网络化资源的整合,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通过整合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小学部与中学部的人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人尽其才”目标的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施,顺利解决了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契合了社会、教育的需要。

(五)引进名校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县内示范、市内领先、省内知名”的目标,引进云南长水教育集团,合作创办新平衡水实验中学,新增高中学位2100个、初中学位900个,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问题,使新平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六)探索普职融通育人模式,解决“普职衔接”问题。按照“普通高中侧重于升学教育,中职学校注重技能训练”的原则,以“学生自愿分流”的形式,引导新平一中学生在高二年级结束后,结合自身实际,自愿申请转入新平职中就读,充实“三校生”生源基础,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完学率,拓宽上大学渠道,提高县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七)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开展以数学问题解决和语文主体学习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初中实施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核心的126”高效课堂改革和分层教学,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质量逐年提升。2017年玉溪一中录取63人,2018年玉溪一中录取87人,2019年玉溪一中录取89人。在高中教育阶段,推进新平一中分层教学改革,与玉溪一中合作捆绑发展,重点做好教学研究、试题研究、质量分析、教师指导等工作,精准助力高考,确保学科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着力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2017年本科上线率达 43.29 %2018年本科上线率达 47.52 %2019年本科上线率达 59.44%2020年本科上线率达69.59%;打造职业教育农村电气技术等重点特色骨干专业,加大新平职中“三校生”培养力度,解决职高生上大学的问题。2017年本科上线15人,2018年本科上线32人,2019年本科上线99人,2020年本科上线102人。

三、坚持师德为先,推进教体系统行业作风建设

(一)实施三年集中整顿计划,推动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把师德建设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将2018年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2019年定为“师德师风提升年”、2020年定为“师德师风巩固年”,从更高要求、更加有力的站位,在教育体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尚,重塑教师职业和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督促县教育体育局先后出台《新平县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新平县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意见》《新平县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平县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等七项长效机制。

(二)开展榜样示范引领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良好风气。为充分发挥师德先进个人的榜样引领和辐射作用,营造“学习榜样、歌赞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举行“做新时代好老师”演讲比赛,邀请玉溪市教体系统“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师德师风宣讲团到新平一中开展宣讲活动,先后组织25名“新平县‘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师德宣讲团”成员深入各乡镇中小学开展师德宣讲活动。同时,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师德先进个人”表扬活动和从教满20年的教师颁发纪念证书及优秀教师遴选表彰活动,抓正面典型树标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开展师德建设专项活动,促进教体系统行业作风根本好转。按照“强化学习、提升素养,查摆问题、反思提升”的工作步骤,督促县教育体育局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师德师风评议“六查六反思”活动;围绕“从教不知法、在岗不就业、为师不爱生、教书不育人、言行不示范、知识不更新”六方面的问题,突出开展好“教师入职宣誓仪式活动、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两比两提高’讨论活动、‘五师’教育活动、榜样引领示范活动”五个专项活动;采取“广开言路、收集意见,以案促改、正风肃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四项措施,以警示教育活动为平台,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专题讲座、依法依规处置违规违纪案件,抓反面典型设红线,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防线,实现师德师风全面好转。


上一篇:新平县推进医保异地结算工作开展情况
下一篇:实施PPP项目 助力新平美丽乡村建设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