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紧紧围绕哀牢山、磨盘山、红河谷和县城板块、戛洒板块、漠沙板块等“两山一谷三板块”旅游经济带和交通干道沿线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贫困群众走旅游脱贫致富之路,针对实情出实招,积极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实践探索。 一是整合项目资源促进新发展。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旅游产业,突出生态资源和花腰傣民族文化优势,着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扶贫、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哀牢山大景区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贫困村寨实施整村推进,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突出民族特色,创建特色旅游村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建成大槟榔园、南薅、大沐浴、漩涡等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小黑达、涡尼、多索宗等6个民族特色村寨,平寨、启组、关竜、曼李等8个县级特色旅游村寨。2016年,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数达2200人,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91.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1.7亿元,分别占全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的65.8%和70.3%。 二是强化行业培训增长新实力。近三年,共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现有乡村文艺队230支,创编排演了《花腰恋歌》、《凤凰花开》等花腰傣原生态实景歌舞剧,有效推广了新平县民俗文化,提升了新平旅游文化内涵;先后涌现出了以“香山别墅”“汤锅大王”等为代表的具有不同接待能力和档次并能集中体现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传统民俗、特色饮食的农家乐餐饮住宿点35户,基本实现了“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乡村旅游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创造新亮点。为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围绕新平独特的民族风情,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努力打造旅游新亮点。全县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1个,已开工建设65个,戛洒关圣庙、建兴集镇新区和平掌坝塘街三个大型安置点已全面进入房建阶段,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戛洒镇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成为今后新平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四是打造休闲庄园拓展新业态。我县把庄园休闲旅游作为新平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来打造。目前,已建成褚橙庄园、桔荔庄园、猫哆哩庄园等6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精品庄园,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在6个庄园的带动下,部分贫困群众参与了庄园经营管理和生产发展,周边贫困群众也开始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等,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配套旅游要素优化新服务。重点打造出“戛洒汤锅”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品牌,做好“吃”的文章;抓好星级农家乐创建评比工作,提高“住”的能力;构建“快进慢游”体系,推进“行”的畅通;加强“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褚橙”等旅游品牌宣传,打造“游”的主题;大力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做足“购”的特色。 (新平县旅游发展局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