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关于2020年7月1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07-13 16:07   点击率:802打印】【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分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7-7015338新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窗口0877-7018658 (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行政审批股)

    真:0877-7019286

通讯地址:新平县平山路33号(新平县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区8楼)

    编:653499

公示时限:2020713717日(5个工作日)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漠沙镇园艺场采砂场开采加工项目

新平县漠沙镇漠沙江段

漠沙镇园艺场采砂场

环境影响报告

云南寄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开采项目于2018822日取得新平县水利局河道采砂许可证(新水许〔2018〕第18号),采区占地80057m2,采砂期限:2018815日至2021814日,地理坐标:东经101°4437.06″、北纬23°5057.55″,开采方式:机械开采,开采量:3万立方/年。加工项目于2020330日取得新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新发改投资备案〔202014号),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内容及规模:加工区占地20001m2,建设内容包括管理用房、加工设备、机房、堆放场地清水池、沉淀池、水电等配套设施;年产各种规格砂石料5.8394t。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2.51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11.26%

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本次评价项目已建成,不存在施工期遗留的环境问题。本环评涉及的施工过程包括沉淀池、沉砂池、渗滤水收集池、截排水沟、隔油池等建设。。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现有场地基本平整,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和回填。沉淀池、废水收集池、沟渠等涉及土石方开挖,但开挖量较小。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人员为当地工人,均回家食宿,故项目不在施工场地设置施工营地。

施工期排放的扬尘较少,为无组织排放。施工产生的废水可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噪声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回用的尽量回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堆放,及时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二)运营期

1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是加工粉尘、堆场扬尘、装卸扬尘、运输扬尘、食堂油烟。

在破碎机和振动筛上方设置洒水喷头用水雾捕集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堆场采用密目网或彩布条进行遮盖,并定期进行洒水抑尘。装卸过程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大风天气禁止装卸,并安排洒水降尘进行扬尘控制。运输扬尘控制车速、严禁超载、洒水降尘。通过预测分析,TSP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下风向149m处,为71.473μg/m³,占标率为7.941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本项目最近的村庄为437.23m处新社村,经估算,新社村TSP预测浓度69.01μg/m³, TSP贡献值远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对其影响较小。

营运期的食堂油烟经过油烟进化器处理后其排放的浓度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并且食堂规模较小,周围距离关心点较远,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1)项目污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汇入沉砂池,经沉淀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洗沙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堆场渗滤水经堆场周边排水沟收集后排入厂区渗滤水收集池中,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各环保设施处理能力满足要求,能保证废水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采砂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采用挖掘机沿河道进行开采,平均开采深度为2m,开采过程将扰动采区附近河床,会使开采区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引起河水浑浊。采砂本身不会改变河水水质,开采过程中会使开采区域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水水质影响明显。采砂过程扰动的河床为天然砂石矿,悬浮物为颗粒物且颗粒较大,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并最终淤积于河底,加之本项目采砂为间歇作业,每装满一斗需运至加工场地,且挖掘机活动范围有限,本项目采砂造成河道水质变浑浊的范围和影响时间有限,通常影响范围在采砂作业面周边10m范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较小。

②含油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当采砂设备发生故障漏油时,油品会直接流入河水中,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影响水质、影响地表水景观。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采砂作业期间应规范操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特别是采砂船,杜绝设备漏油现象发生。对运营期产生的含油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严禁向河流中倾倒。

③对水质监测站、水文站的影响分析

项目河砂开采过程中会使开采区域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水水质影响较明显,项目河沙开采扰动的河床为天然砂石矿,悬浮物为颗粒状且颗粒较大,它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仅会对下游及采砂区域上游短距离(约100m)河段水质有影响。

项目开采河道下游虽设有水质监测站、水文站,但距离本项目较远,本项目开采活动影响范围小,仅开采作业区100m范围内,对下游水质监测站、水文站无影响。离本项目最近的监测断面为开采区下游9km处的南薅断面,本项目船舶配备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生产的生活污水经收集,禁止排入河道。在运营过程加强船舶检修,防止柴油泄露,不会对南薅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造成影响。

本项目严格按环评报告采取防污染措施后,对漠沙江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的要求,本项目无需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采用物理法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泥砂,颗粒粒径和密度均较大,易沉降和被土壤截留。因此,项目对周边地下水影响较小。

4噪声

根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本项目东、南、西、北厂界噪声预测值均低于60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限值要求。本项目200m范围内无村庄、居民。离项目加工区最近的村庄为厂区西南面的新社村,距离加工区为302m。根据噪声预测结果,经采取措施后,本项目厂界噪声均达标,且项目夜间不生产,项目噪声对其影响较小。

5固废

沉淀池泥沙成分中主要为有机质,定期清掏后用作农用地回填土,禁止将沉砂弃入河道。根据本项目附近大南妈砂石场经验,该部分泥沙曾经由当地农户拉去用作土地改良。因此将沉淀池泥沙用作土地改良是可行的。项目区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用地,可合理处置本项目沉淀池泥沙。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并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一起委托村委会进行清运处置。维修过程中产生含油棉纱收集后并入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综上所述,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全部合理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6、土壤

本项目可能对土壤造成的影响考虑大气沉降(粉尘)、垂直入渗(废油)。大气沉降影响主要为项目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被沉降至地面从而影响土壤。对于本项目而言,大气沉降影响主要来自于砂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风力扬尘,主要污染物为 TSP,不含其它途径引入的重金属、NP 营养盐或酸性物质。扬尘沉降到周边土壤环境中,不会使得该区域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总量发生明显变化,区域土壤环境仍然可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中表 1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本项目严格落实油品泄露风险防范措施,正常情况下,油品泄露的可能性极小。若发生泄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不会有泄漏的油品遭到雨水冲刷

7、生态

(1)对水生生态影响

采砂设备机械噪声影响鱼类在工程江段内的自由迁移通道。采砂同时会间接产生大量的悬浮物,悬浮物对鱼类呼吸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悬浮物在扩散过程中会进一步将鱼类驱至更远的水域,待采砂作业结束,悬浮物消散后方回归原栖息地。采砂工程主要是对砂石密布区进行挖除,破坏了原栖息地中较为复杂的生境条件,因此采砂工程对漠沙江特有鱼类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影响生活于其中的土著鱼类,如南方白甲鱼等。由于定居性鱼类一般栖息于水层中,因此,采砂对定居性生活鱼类影响相对较小。项目运营可能对沿岸植被造成破坏,主要集中在沙场附近,易引起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工程区域内最严重,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受影响的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有水蓼、莲子草等。运营期如能加强保护与管理,就可能降低对水生植物的影响。采砂作业扰动水体,使局部水体中泥沙浓度增大,水体透明度下降,削弱了水体真光层厚度,从而降低了河流初级生产力,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同时也会打乱一些靠光照强度变化而进行上下垂直洄游的动物和生活规律,对其存活和繁殖有抑制作用,但是其影响是暂时性的。

(2)对陆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扰动地表影响范围主要为河道滩涂,扰动影响范围相对整个区域来说较小,其中项目区植被主要有猪屎豆、银胶菊、麻风树、鬼针草、蒺藜等灌丛,植被稀疏,项目区周边还分布有竹子、人工种植的作物甘蔗。未发现国家及地方保护动物。项目实施不会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影响,不会引起物种灭绝,对当地物种影响小,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砂石开采加工活动会扰动区域内的河滩地,改变项目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减少了原有的野生动物栖息与活动的范围,迫使一部分野生动物向四周迁移。因此,一段时间内,项目区外围的一些小型动物的种群密度会上升。同时采区的开发使得人类活动增多,将会干扰开采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活动场所,对采区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3)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本项目加工区、堆场临时占用河滩地,作业结束立即对河滩地进行恢复,保证复垦绿化资金到位,另外一方面在树种选择上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生态的恢复,并且在绿化植树后要进行管理维护,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在这种条件下可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因此本项目对景观影响不明显。

4)水土流失影响

河道的开采,容易使河床出现明显的下切,水位下降。若出现严重超采现象,河床砂石料将出现采补失衡。一些区段的河床由于遭受经常的、剧烈的采挖扰动,再加上河水的冲刷,河堤暴露在河道中,容易导致岸坎塌方。

堆场的设置严重破坏了原自然地貌和项目区植被,大范围地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大大降低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功能。除此之外,物料本身比较松散,水土流失更加容易发生。项目区加工场地外围要设置排水沟将场地外的雨水截流,减小对场地内物料的冲刷,场地周围要修建雨水沟减少雨水对项目用地的冲刷。初期雨水收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

5采砂对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的影响

本项目平均开采深度为2m,对河心、滩地可以相对开采深一些,其余地区控制开采深度要浅,严禁尾料、沉渣弃置于河道内,不得形成阻水障碍物。采砂会导致部分河床下切,河床变宽,对行洪、输水是有利的。加强河道河堤检查,确保跨河、穿河、临河工程安全

6)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服务期满后,对设备、料库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污染物)应通过分类收集,进行妥善处置,被油料污染的土壤等应妥善收集,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生产、生活设施拆除后应对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复垦,或采取植树、植草等措施进行景观和植被恢复,以减少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对采区进行平整,不得形成阻水障碍物。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砂对该河段水生生物资源、河流整体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施工期排放的扬尘通过洒水降尘控制。施工产生的废水可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较短,噪声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回用的尽量回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堆放,及时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二)运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在破碎机和振动筛上方设置洒水喷头用水雾捕集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堆场采用密目网或彩布条进行遮盖,并定期进行洒水抑尘。装卸过程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大风天气禁止装卸,并安排洒水降尘进行扬尘控制。运输扬尘控制车速、严禁超载、洒水降尘。食堂油烟通过安装油烟净化器对油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油烟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排放要求限制。

2水防治措施

1)洗沙废水通过1个容积为200 m3的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泵抽至洗砂机循环使用,不外排。

2)堆场渗滤水经排水沟汇入容积为100m3渗滤水收集池处理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3)生活污水经1个容积为2m3隔油池隔油处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

4)雨水经1个容积为10m3的沉砂池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

3、地下水、土壤防治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杜绝设备漏油风险。

2)隔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士结构进行一般防渗。

4声污染防治措施

1)根据拟建项目噪声源特征,建议对高噪声设备加防震垫,减小噪音强度,并作基础减震或密闭隔声。

2)对于在破碎区工作的操作人员,为其配备防噪耳塞等防护用品。

3)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4)场区出入口设置禁鸣标志,进出场区车辆要求减速慢行。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沉淀池泥沙定期清掏后,用作农用地回填土。

2)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并入当地村镇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委托村委会清运处置。

3)含油棉纱统一收集后并入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采砂人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高采砂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2)优化采砂管理和采砂作业方式。严格控制采取范围,避免采砂界属纠纷,有利于采砂管理,严格控制采砂工程船的数量和年度采砂石的总量,严禁超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水生态的影响。

3)加强采砂船管理。各采砂船应配备防污设备、器材,防污设施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应按规定将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禁止排入水体。

4)项目用地范围内实施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播撒草种,优先选用根系发达的护坡草种,例如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果岭草、马尼拉等。

5)项目区加工场地外围要设置排水沟将场地外的雨水截流,减小对场地内物料的冲刷,场地周围要修建雨水沟减少雨水对项目用地的冲刷。场区东北面设置废水收集池,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

6)服务期满后,本项目将无条件关闭拆除,并对临时占用的河滩地进行恢复处置。拆除过程采用移动式软管洒水控尘。拆除的生产设备回收利用,拆除垃圾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拆除过程的噪声,通过加强管理,严禁在夜间进行拆除和运输作业等措施进行控制。

项目服务期满后,对厂区临时占用河滩地进行机械平整和覆土绿化,恢复滩地原貌。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在布局上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害能力。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7、环境风险措施

1)若废油发生泄漏时,应该第一时间用棉纱对现场已泄漏的油品进行回收、围堵,防止其扩散。

2)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

3)若发生设备漏油,应该第一时间停止作业。

4)利用应急物资吸油毯、吸油棉对泄漏废废油进行吸收。

5)吸附物用器具统一收集后立即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2

新平漠沙大南妈砂石场砂石开采加工项目

新平县漠沙镇大扒奴河道

新平漠沙大南妈砂石场

环境影响报告

云南寄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开采项目于2018822日取得新平县水利局河道采砂许可证(新水许字〔2018〕第20号),采区占地75000m2,采砂期限:2018815日至2021814日。地理坐标:东经101°4633.13″、北纬23°4925.05″,开采方式:机械开采,开采量:2m3/年。加工项目于20191126日取得新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新发改投资备案〔2019143号),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规模及内容:加工区占地3000m2,建设内容包括管理用房、加工设备、机房、堆放场地、清水池、沉淀池、水电等配套设施,年开采加工砂石5万吨。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2.71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5.68%

 

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本次评价项目已建成,不存在施工期遗留的环境问题。本环评涉及的施工过程包括运输皮带封闭、沉淀池、废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等建设。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现有场地基本平整,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和回填。沉淀池、废水收集池、沟渠等涉及土石方开挖,但开挖量较小。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人员为当地工人,均回家食宿,故项目不在施工场地设置施工营地。

施工期排放的扬尘较少,为无组织排放。施工产生的废水可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噪声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回用的尽量回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堆放,及时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二)运营期

1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是加工粉尘、堆场扬尘、装卸扬尘、道路运输扬尘、食堂油烟。通过预测分析,TSP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下风向171m处,为60.632μg/m³。本项目下风向最近的村庄为814.17m处大南妈村,经对大南妈村进行估算,TSP浓度贡献值38.504μg/m³,远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对大南妈村影响较小。

破碎筛分粉尘在进料口、颚式破碎机出料口、圆锥破出料口、制砂机出料口安装洒水喷头大粒径石料堆场采用密目网或彩布条进行遮盖,自然砂、石砂设置料库,并定期进行洒水抑尘。装卸扬尘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大风天气禁止装卸,并安排洒水降尘进行扬尘控制。运输扬尘通过控制车速、严禁超载、洒水降尘。

营运期的食堂油烟经过油烟进化器处理后其排放的浓度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并且食堂规模较小,周围距离关心点较远,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1)项目污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洗沙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初期雨水、水筛废水、堆场渗滤水经排水沟收集后汇入废水收集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各环保设施处理能力满足要求,能保证废水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采砂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采用挖掘机沿河道进行开采,平均开采深度为2m,开采过程将扰动采区附近河床,会使开采区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引起河水浑浊。采砂本身不会改变河水水质,开采过程中会使开采区域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水水质影响明显。采砂过程扰动的河床为天然砂石矿,悬浮物为颗粒物且颗粒较大,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并最终淤积于河底,加之本项目采砂为间歇作业,每装满一斗需运至加工场地,且挖掘机活动范围有限,本项目采砂造成河道水质变浑浊的范围和影响时间有限,通常影响范围在采砂作业面周边10m范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较小。

②含油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当采砂设备发生故障漏油时,油品会直接流入河水中,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影响水质、影响地表水景观。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采砂作业期间应规范操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特别是采砂船,杜绝设备漏油现象发生。对运营期产生的含油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严禁向河流中倾倒。

③对水质监测站、水文站的影响分析

项目河砂开采过程中会使开采区域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水水质影响较明显,项目河沙开采扰动的河床为天然砂石矿,悬浮物为颗粒状且颗粒较大,它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仅会对下游及采砂区域上游短距离(约100m)河段水质有影响。

项目开采河道下游虽设有水质监测站、水文站,但距离本项目较远,本项目开采活动影响范围小,仅开采作业区100m范围内,对下游水质监测站、水文站无影响。离本项目最近的监测断面为开采区下游5km处的南薅断面,本项目船舶配备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生产的生活污水经收集,禁止排入河道。在运营过程加强船舶检修,防止柴油泄露,不会对南薅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造成影响。

本项目严格按环评报告采取防污染措施后,对漠沙江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4、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的要求,本项目无需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对可能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区域提出以下措施:

1)危废暂存间:设10cm高墙裙,地面及墙裙采用抗渗混凝土进行重点防渗,渗透系数≤1.0x10-10cm/s

2)柴油储存间:设置双层柴油储罐,地面刷环氧树脂漆进行防渗,渗透系数≤1.0x 10-10cm/s,油罐周围设置围堰,围堰高度不小于0.15m,围堰内有效容积不小于30m³。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止风险或事故状态下污染物下渗。此外,该项目采用物理法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泥砂,颗粒粒径和密度均较大,易沉降和被土壤截留。因此,项目对周边地下水影响较小

4噪声

根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本项目东、南、北厂界噪声预测值均低于60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限值要求。西面厂界噪声预测值超标,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村庄、居民,厂界西面主要为耕地、无村庄、居民区,并且西面厂界分布有高大乔木,灌木丛,可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固废

沉淀池泥沙成分中主要为有机质,定期清掏后,用作周边农用地回填土,禁止将沉砂弃入河道。根据业主介绍,该部分泥沙可以外售给砖厂,还可以给农户用作土地改良,项目运营初期有当地农户来拉去使用过。根据项目周边情况分析,项目区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用地,将沉淀池泥沙用作土地改良是可行的。本项目沉淀池泥沙可合理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并入大南妈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一起委托村委会进行清运处置。维修过程中产生含油棉纱收集后并入生活垃圾一起处理。废矿物油设置带盖的废油收集桶收集,废润滑油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废暂存间地面必须进行水泥硬化处理,涂刷或铺设防渗材料,做好防渗、防漏措施

6、土壤

本项目可能对土壤造成的影响考虑大气沉降(粉尘)、垂直入渗(废油)。大气沉降影响主要为项目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被沉降至地面从而影响土壤。对于本项目而言,大气沉降影响主要来自于砂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风力扬尘,主要污染物为 TSP,不含其它途径引入的重金属、NP 营养盐或酸性物质。扬尘沉降到周边土壤环境中,不会使得该区域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总量发生明显变化,区域土壤环境仍然可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中表 1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本项目严格落实油品泄露风险防范措施,正常情况下,油品泄露的可能性极小。若发生泄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不会有泄漏的油品遭到雨水冲刷

8、生态

(3)对水生生态影响

采砂设备机械噪声影响鱼类在工程江段内的自由迁移通道。采砂同时会间接产生大量的悬浮物,悬浮物对鱼类呼吸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悬浮物在扩散过程中会进一步将鱼类驱至更远的水域,待采砂作业结束,悬浮物消散后方回归原栖息地。采砂工程主要是对砂石密布区进行挖除,破坏了原栖息地中较为复杂的生境条件,因此采砂工程对漠沙江特有鱼类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影响生活于其中的土著鱼类,如南方白甲鱼等。由于定居性鱼类一般栖息于水层中,因此,采砂对定居性生活鱼类影响相对较小。项目运营可能对沿岸植被造成破坏,主要集中在沙场附近,易引起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工程区域内最严重,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受影响的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有水蓼、莲子草等。运营期如能加强保护与管理,就可能降低对水生植物的影响。采砂作业扰动水体,使局部水体中泥沙浓度增大,水体透明度下降,削弱了水体真光层厚度,从而降低了河流初级生产力,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同时也会打乱一些靠光照强度变化而进行上下垂直洄游的动物和生活规律,对其存活和繁殖有抑制作用,但是其影响是暂时性的。

(4)对陆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扰动地表影响范围主要为河道滩涂,扰动影响范围相对整个区域来说较小,其中项目区植被主要有猪屎豆、银胶菊、麻风树、鬼针草、蒺藜等灌丛,植被稀疏,项目区周边还分布有竹子、人工种植的作物甘蔗。未发现国家及地方保护动物。项目实施不会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影响,不会引起物种灭绝,对当地物种影响小,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砂石开采加工活动会扰动区域内的河滩地,改变项目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减少了原有的野生动物栖息与活动的范围,迫使一部分野生动物向四周迁移。因此,一段时间内,项目区外围的一些小型动物的种群密度会上升。同时采区的开发使得人类活动增多,将会干扰开采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活动场所,对采区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3)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本项目加工区、堆场临时占用河滩地,作业结束立即对河滩地进行恢复,保证复垦绿化资金到位,另外一方面在树种选择上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生态的恢复,并且在绿化植树后要进行管理维护,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在这种条件下可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因此本项目对景观影响不明显。

4)水土流失影响

河道的开采,容易使河床出现明显的下切,水位下降。若出现严重超采现象,河床砂石料将出现采补失衡。一些区段的河床由于遭受经常的、剧烈的采挖扰动,再加上河水的冲刷,河堤暴露在河道中,容易导致岸坎塌方。

堆场的设置严重破坏了原自然地貌和项目区植被,大范围地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大大降低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功能。除此之外,物料本身比较松散,水土流失更加容易发生。项目区加工场地外围要设置排水沟将场地外的雨水截流,减小对场地内物料的冲刷,场地周围要修建雨水沟减少雨水对项目用地的冲刷。初期雨水收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

5采砂对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的影响

本项目平均开采深度为2m,对河心、滩地可以相对开采深一些,其余地区控制开采深度要浅,严禁尾料、沉渣弃置于河道内,不得形成阻水障碍物。采砂会导致部分河床下切,河床变宽,对行洪、输水是有利的。加强河道河堤检查,确保跨河、穿河、临河工程安全

6)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服务期满后,对设备、料库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污染物)应通过分类收集,进行妥善处置,被油料污染的土壤等应妥善收集,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生产、生活设施拆除后应对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复垦,或采取植树、植草等措施进行景观和植被恢复,以减少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对采区进行平整,不得形成阻水障碍物。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砂对该河段水生生物资源、河流整体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施工期排放的扬尘通过洒水降尘控制。施工产生的废水可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较短,噪声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可用于厂区道路修整。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回用的尽量回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堆放,及时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二)运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破碎筛分粉尘在进料口、颚式破碎机出料口、圆锥破出料口、制砂机出料口安装洒水喷头。大粒径石料堆场采用密目网或彩布条进行遮盖,自然砂、石砂设置料库,并定期进行洒水抑尘。装卸扬尘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大风天气禁止装卸,并安排洒水降尘进行扬尘控制。运输扬尘通过控制车速、严禁超载、洒水降尘。食堂油烟通过安装油烟净化器对油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油烟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排放要求限制。

2水防治措施

1)洗沙废水经1个容积为5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泵抽至洗砂机循环使用,不外排。

2)本项目设置1个容积为140 m³的废水收集池,用于收集处理堆场渗滤水、初期雨水、水筛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可用于洒水降尘。

3)本项目设置一个1m³的化粪池,可完全容纳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可用于洒水降尘。

3、地下水防治措施
    (1)危废暂存间:设10cm高墙裙,地面及墙裙采用抗渗混凝土进行重点防渗,渗透系数≤1.0x10-10cm/s

2)柴油储存间:设置双层柴油储罐,地面刷环氧树脂漆进行防渗,渗透系数≤1.0x 10-10cm/s,油罐周围设置围堰,围堰高度不小于0.15m,围堰内有效容积不小于30m³。

4声污染防治措施

1)根据拟建项目噪声源特征,建议对高噪声设备加防震垫,减小噪音强度,并作基础减震或密闭隔声。

2)对于在破碎区工作的操作人员,为其配备防噪耳塞等防护用品。

3)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4)场区出入口设置禁鸣标志,进出场区车辆要求减速慢行。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沉淀池泥沙定期清掏后,用作农用地回填土。

2)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并入当地村镇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委托村委会清运处置。

3)含油棉纱统一收集后并入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4)机修车间设置带盖的废油收集桶,废润滑油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分别清运处置。

5)项目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区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全过程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有关规定。

6)危废暂存间地面必须进行水泥硬化处理,并做好防渗、防漏措施并按照 GB18597附录 A 设置标志,标明有害物质的种类。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采砂人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高采砂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2)优化采砂管理和采砂作业方式。严格控制采取范围,避免采砂界属纠纷,有利于采砂管理,严格控制采砂工程船的数量和年度采砂石的总量,严禁超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水生态的影响。

3)加强采砂船管理。各采砂船应配备防污设备、器材,防污设施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应按规定将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禁止排入水体。

4)项目用地范围内实施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播撒草种,优先选用根系发达的护坡草种,例如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果岭草、马尼拉等。

5)项目区加工场地外围要设置排水沟将场地外的雨水截流,减小对场地内物料的冲刷,场地周围要修建雨水沟减少雨水对项目用地的冲刷。场区东北面设置废水收集池,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

6)服务期满后,本项目将无条件关闭拆除,并对临时占用的河滩地进行恢复处置。拆除过程采用移动式软管洒水控尘。拆除的生产设备回收利用,拆除垃圾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拆除过程的噪声,通过加强管理,严禁在夜间进行拆除和运输作业等措施进行控制。

项目服务期满后,对厂区临时占用河滩地进行机械平整和覆土绿化,恢复滩地原貌。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在布局上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害能力。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7、环境风险措施

1)柴油储罐油品泄漏防范措施

①柴油储罐设置为双层储罐,柴油储存间地面进行防渗处理,满足防渗要求,且设置围堰,围堰高度不小于0.15m,围堰内有效容积30m³,并定期对柴油储罐进行安全检查及维护。

②加油过程中发生跑、冒油现象,应停止作业,立即关闭油阀。情况严重的,因组织人员现场警戒,疏散厂区员工,推出加油车辆和机械设备,准备消防器材。

③将车辆和机械设备推至安全区后,用棉纱对现场已泄漏的油品进行回收、围堵,防止其扩散。

④回收后,用沙土覆盖残留油渍,待充分吸收后将沙土清除干净。

2)火灾防范措施

①严禁吸烟、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柴油储存间及附近区域。

②柴油储存间设置醒目的禁令告示牌,杜绝明火火源。

③加油过程中禁止使用铁制品,加油车辆熄火,禁止启动中的车辆靠近。

④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油,在储罐区设置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及时处理。

3)机械设备漏油泄漏防范措施

①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

②若发生泄漏,应该第一时间停止作业。

③利用应急物资吸油毯、吸油棉对泄漏废废油进行吸收。

④吸附物用器具统一收集暂存危废暂存间,再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4)应急要求

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建设单位应定期进行演练,并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进行预案修编。

3

新平源恒商贸有限公司砂石生产加工项目

新平县漠沙镇鱼塘村委会

新平源恒商贸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报告

云南善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开采项目于2018828日取得新平县水利局河道采砂许可证(新水许字〔2018〕第02号),开采面积157831m2,采砂期限:2018815日至2021814日。地理坐标:东经101°4226.456″、北纬23°5403.806″,开采方式:机械开采,开采量:15m3/年。加工项目于2019123日取得新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新发改投资备案〔2019147号),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为400㎡,建设年生产量10.8万吨2套砂石生产线(其中1#石料加工区年产量6.8万吨、2#石料加工区年产量4万吨)、管理用房、加工设备、机房、堆放场地、清水池、沉淀池、水电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0.66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2.07%

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为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运输扬尘,施工现场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装修废气等以无组织、不连续、间断性排放为主,随施工结束而消失,将对项目周围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主要对砂石加工生产设备进行安装、生产线平台场地浇注、办公生活用房施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较小,经自然蒸发及场地吸收后无外排,对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工人粪便污水排入旱厕,定期清掏做农肥使用,生活污水较清洁部分直接用于场内降尘,不外排

3噪声

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为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交通噪声,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周边最近敏感点为东南面410m的丙南村,距离较远,施工机械噪声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设备减轻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4固废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建筑垃圾及人员生活垃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信息,本项目生活用房均采用活动板房钢架结构,直接搭接即可,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来自厂区地面硬化及办公生活用房建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生产设备等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钢材和包装塑料等,集中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堆放点一起处置

(二)运营期

1废气

1)项目运营过程中粉扬尘主要来源于原料堆场、产品堆场、原料装卸、砂石加工环节及厂区内车辆运输扬尘、车辆尾气、食堂油烟。通过预测分析,本项目砂石加工区无组织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80.868μg/m3,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Pmax=8.958%,污染物浓度均小于相关质量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项目挖机和装载机在运行中产生的尾气主要有CONOxHC等污染物。项目运营期挖机及装载机数量较少,废气产生量小,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影响不大

3项目食堂用电能作为能源,污染物质主要为CO2、烃类化合物等。本项目设置抽油烟机对食堂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项目食堂规模较小,油烟产生量较小,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1)项目污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项目洗砂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洗砂废水不外排,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大。原料堆场渗滤水经排水沟收集后汇入砂石加工区沉淀池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生产过程或厂区洒水降尘。砂石加工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旱厕处理后,定期清掏作农肥使用,不外排。初期雨水量为通过雨水沟引至项目沉淀池内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生产过程或外排至漠沙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2)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漠沙江在天然情况下,河床较为稳定,主要是河床控制着水流,使泥沙在一定的部位和幅度内发生冲淤变化。河道砂石的运移和开挖都会影响水流的形态和河势的稳定。河道采砂对河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采砂位置不当,无计划采砂等,如超范围、超深和超量采砂,滥采乱挖河床,非法采砂与掠夺式开采河道砂石资源,必然导致河道演变,泥沙输送变化,河床变形,加剧河床冲刷,必然会打破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改变河床的平面形态,水流条件,致使影响河势稳定的主要水力因素水位、比降、流速、流态、水流动力轴线等发生变化,造成该河段的河势的不稳定。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得到遏制,不仅会使河势恶化,而且会危及涉水工程和航运的安全。只要科学、规范、合理、有序、适量并按规定的开采方式进行采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河道起到疏浚作用,一般不会影响该河段的河势稳定。

本次采砂实施,综合考虑了河势、防洪、涉水工程及其它因素,开采时间为枯水期,采取分段开采的方式,自下而上进行开采,由于河道砂石分布不均,本项目开采深度不超过3m,同时边开采边平整河道,不在水流覆盖范围内开采砂石,减少对河床扰动。

3)采砂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采用挖掘机沿河道进行开采,平均开采深度为3m,采砂过程中,采砂挖机会对河床底部泥砂产生扰动,导致泥砂于水体中悬浮,以及采砂挖机对泥砂分选后的溢流所带的粉砂和粘土等细小颗粒进入水体,导致采砂作业区水体中含砂浓度增大,引起河水浑浊,表现为悬浮物污染,根据同类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可知,项目采砂活动水体扰动长度约30m,即在作业区下游30m外,作业活动引起的悬浮泥砂基本会全部沉降,采砂过程中悬浮泥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采砂作业的结束,其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消失,因此,建设单位采砂过程中应该严格落实以下措施:严格按照划定的开采区域、开采宽度和长度进行逐步有序开采,最大限度避免河床扰动;科学合理安排开采时序,优化开采作业工艺。可以有效控制项目采砂作业过程中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

4)采砂对泥沙情势的影响

河道内砂、石、土料等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河势稳定和水流动力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开采砂石资源,严禁超深、超量开采河砂,严格按照本报告中规划的开采总量、采砂深度、采砂范围,有计划的进行开采,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深度、采砂方式作业,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管理,项目采砂对漠沙江的泥沙情势影响不大。

5)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防洪工程安全是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河道采砂与防洪安全密切相关, 是防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法采砂对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危害性极大,会改变河段的河床结构和水流走势,冲淤失衡、崩岸等险情加剧,局部河床恶化,暗藏防洪隐患,对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而滥采乱挖河砂必将对原本比较薄弱的堤防工程带来严重后果,主要表现为:一是临堤开采河砂会改变水流使深泓贴岸,岸坡变陡,极易引起堤岸崩坍,破坏堤基履盖层,造成汛期圩堤险情频发,危及堤防安全,同时严重威胁圩堤建筑物涵闸、泵站、护岸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二是滥采乱挖的尾沙弃料任意堆放于河床,致使河道内千疮百孔,形成一道道沙丘沙埂,严重影响渡讯行洪安全,危及两岸堤防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项目开展河道采砂后,增加了过水面积,有助于洪水水位的降低,项目采砂应当按照河道、河势演变的客观规律和整治河道、保证防洪安全的需要,结合实际,确定采砂应在理顺水流中、疏浚夹心滩,拓宽河道主槽,增强河道输水、输砂能力,确保河道防洪工程安全为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上下游,合理布设,有计划地开采河道砂石,保证河道砂石资源的科学开采利用。同时,每年汛后根据河势变化,河道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道采砂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审批。本项目采砂活动必须确保河道整治需要,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确保跨河、穿河、临河工程安全,项目严格按照本报告中规划的开采总量、采砂深度、采砂范围,有计划的进行开采,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深度、采砂方式作业,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管理,采砂对实施河段行洪无影响。

6)对现有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项目河砂开采过程中会使开采区域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水水质影响较明显,项目河沙开采扰动的河床为天然砂石矿,悬浮物为颗粒状且颗粒较大,它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仅会对下游及采砂区域上游短距离(约100m)河段水质有影响。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开采河段范围内无桥涵、取水口、水闸、跨越或穿越管线、水电站、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等涉水工程。上游最近涉水工程为河口大桥,距离约4.65km,河口大桥上游500m至下游1000m已划为禁采区,项目采砂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项目开采河道上游设有南碱水质监测站,但距离项目开采河道约3.26km,下游约20.78km有南薅水质监测断面,距离较远,项目运营过程中不会对南碱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造成影响。项目下游设有元江水文站,但距离本项目较远,距离约55km本项目开采活动影响范围小,对下游水文站无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砂工程对漠沙江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地下水

项目生产过程中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初期雨水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因此,项目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4噪声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包括设备噪声和交通噪声,项目砂石加工区夜间不进行生产,根据预测项目厂界噪声东面、西面均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即昼间≤60dBA)),而厂界南面、北面均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即昼间≤60dBA))。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砂石加工区南面主要为漠沙江、山体,北面为旱地及山体,无村落等环境敏感点,周边最近敏感为厂区东面约810m的丙南村,距离较远,产生的设备噪声对其环境影响不大

5固废

项目产生的沉淀泥沙经挖机打捞后定期外售给砖厂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或提供给周边种植户还田使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堆放点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产生的废机油用桶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位于办公生活区内,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油罐残渣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产生的废弃含油抹布手套混入生活垃圾,随生活垃圾统一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6、生态

(5)对陆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扰动地表影响范围主要为河道滩涂,扰动影响范围相对整个区域来说较小,区域植被以常绿阔叶林、稀树灌木草丛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有桉树林,植被稀疏,为典型的元江干热河谷植被类型,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及地方保护植物,项目的实施不会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影响。项目采砂占用土地是临时的,不会对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产生较大影响。项目所占区域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较少,除偶见野猫、田鼠、麻雀 等常见野生动物外,未见其它珍贵性野生动物,动物本身具有寻找适合生境及适应新环境的本能,因此,动物可能迁徙至其他区域生活繁衍生息。因此,只要注意规范开采及生产活动,项目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6)对水生生态影响

1)对水生生境影响:采砂过程中,将扰动河床,使采砂区局部水生生境质量有所下降,挖掘机开采过程中对采区水域的扰动影响将加剧,并增加漏油对水体污染风险,影响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该种影响属暂时性、可逆影响。由于采区面积范围较小,规划工程对所在河段的总体水生生境而言属于局部小范围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改变是局部的。

2)对鱼类重要生境的影响:根据现场勘查,项目采砂河段内不存在各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主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所以,本项目对鱼类重要生境影响较小。

3)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采砂期,采砂作业将会扰动河床底泥,使近岸悬浮物增加,悬浮物在重力、波浪、风力等因素作用下扩散、运动,对沿岸及洲滩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并有可能改变采砂区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造成浮游植物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采砂期进行涉水作业,水体透明度下降,浑浊度上升,将导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初级生产力阶段性减少。但采砂活动结束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 则泥砂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4)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局部采砂造成采砂区水域水质浑浊,一方面会直接造成浮游动物的死亡,另一部分采砂工程对作为饵料的浮游植物的影响,同样也会加速浮游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采砂会使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有一定的减少,但由于浮游动物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当悬浮物质沉淀,水质恢复后,浮游生物的数量将会逐渐恢复,同时水流的流动,上游江段的浮游生物的补充弥补了采砂对浮游动物的损失量。

5)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由于底栖动物移动缓慢,多营定居生活,并且其主要栖息在沿岸浅水及滩坡附近水域,而采砂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因此,采砂活动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大。

采期采砂搅动河床底质,会造成采区底栖动物大量死亡,特别是螺蚌类等大型底栖动物,因其活动迟缓,逃逸能力有效,采砂将导致其资源量的急剧减少,同时上层泥土、水草的破坏,资源也会大幅度降低。

6)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河砂开采后,改变了河床形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分布在河道附近原有定居性鱼类生境遭到破坏。同时开采将导致采区的部分河滩消失,河滩周围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定居性鱼类的产卵繁殖场所,河滩的消失将导致这些产卵繁殖场所也随之消失。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采砂河段范围内未发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鱼类主要以经济鱼、土著鱼为主,均为常见鱼类,因此项目运营期对鱼类影响不大。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机械废气及施工粉扬尘,其中燃油机械废气主要为CONOX、烃类等污染物,粉尘来自土石方开挖、场地平整、临时道路施工、建筑材料装卸、运输和堆砌过程等动力扬尘及施工垃圾现场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时通过定期洒水、加强管理、加强设备维护等措施,施工废气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2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期间产生的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及设备工具清洗水等,经沉淀后可回用于洒水降尘; 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旱地施肥。

3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噪声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高效低噪设备减轻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施工固废主要为厂区地面硬化及办公生活用房建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生产设备等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钢材和包装塑料等,集中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堆放点一起处置。

本项目施工期工程量小、工期短,目前施工期已结束,施工产生的废气、噪声均做到达标排放,固废处置妥当,未对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期间未出现污染扰民情况,未接到环保投诉

(二)运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1)增设洒水抑尘设施、原料堆场及产品堆场设置雾炮机,以雾化形式对料场进行喷淋降尘,必要时采取篷布进行遮盖,做好防风、防雨措施;

2在卸料的过程中应做到轻卸缓放,卸料车辆减速,控制卸料速度,原料在卸载过程中采取先洒水再卸载;

3)原料装卸之前可适当洒水,原料保持湿度在8%10%之间,减少粉尘的排放;在投料口安装喷雾降尘设施,通过调节雾化来控制粉尘的排放;

4)砂石加工过程中破碎环节、筛分环节安装喷淋降尘设施,采取自动喷洒水的方式降低粉尘的产生,可有效降低破碎、筛分环节产生的扬尘;

5)运输车辆必须加盖篷布,做到100%密闭运输,减少抛洒,限速行驶;

6)定时对厂区运输路面、堆场附近进行洒水降尘;

7)对于在粉尘产生源点工作的工人,应加强劳动保护,配备口罩等;

8)运输车辆与生产机械等均应使用清洁燃油料,机械状况维修良好,以减少废气排放。

9)食堂油烟通过抽油烟机处理后外排,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影响不大。

10)运输路面应进行砂石铺设,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降尘,旱季增加洒水频次。

2水防治措施

洗沙废水经沉淀池(容积600m3)沉淀处理后,排入清水池(容积200m3)用泵抽至洗砂机循环使用,不外排。

2)原料堆场渗滤水经排水沟收集后汇入沉淀池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生产过程或厂区洒水降尘。

3原料堆场、产品堆场四周修建简易排水沟,产生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沟引至项目沉淀池内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生产过程或外排至漠沙江

4)砂石加工区产生的生活废水、食堂废水,经隔油池、旱厕处理后定期清掏作农肥使用,不外排。

5)合理取水,加大回水量,减少新水用量。

6)加强废水回用系统的管理,负责落实到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定期检查运转设备。

7)产生的洗砂废水经沉淀池充分沉淀后回用于生产过程。

8)日常运行过程中应严格管理,保持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情况的发生。一旦循环系统运行不正常时,应立即停产进行检修,严禁废水排出厂外。

9)加强回用水设施及其配套管线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防止回用水设备及其配套管线跑、冒、漏。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加强回用水设备的维修,杜绝因为设备事故而引起的非正常排放。

10)注意控制河砂开采强度和开采范围,防止越界开采和超强度开采。

3、地下水防治措施

1)重视水处理构筑物、管线、输水泵等的维护维修和管理,水泵等易损设备配备备用件,确保营运中不发生事故情况。

2)运行过程中加强污废水、固废的收集管理,采取分类贮存措施,严禁一般固废与危险废物混合贮存。

3)本项目柴油罐采用地上式双层钢制储罐,柴油罐放置区设置防渗池,防渗池的容积应大于柴油罐的容积

4声污染防治措施

((1)尽可能选用功能好、噪音低的设备;

2)合理安排设备安放位置,尽可能利用距离进行声级衰减;

3)对各生产设备安装减振垫,减少噪声的产生;

4)车辆禁止超载、减速慢行,车辆途径居民点时限速行驶;

5)按车位有序停车,确保停车场内车辆进出顺畅。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沉淀池泥沙采用挖机打捞,定期外售给砖厂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或提供给周边种植户还田使用。

2)废机油用桶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3)柴油储罐残渣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清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堆放点处置。

5)危险废物暂存间基础应进行防渗处理,做好防风、防雨、防晒设施,设置明显标识,专人进行管理,并建立危废记录,清运做好转移联单。

6)产生的废弃含油抹布手套混入生活垃圾,随生活垃圾统一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的开采范围、开采时间、开采方法进行开采,不得越界开采,严格按照划定的开采区域、开采宽度与长度,逐步有序的开采,尽量避免开采活动对河床的扰动作用。

2)要求在禁采期禁止在河道内堆存砂料,砂料及时出售。

3)工程建设和营运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合理设计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严禁破坏资源的项目建设,要选择占地少,污染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项目,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保护重要的动植物资源。

4)加强火险防范,采取综合治理,多措并举,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控制和降低火灾的损失,同时增强员工和附近居民的防火意识。

5项目采砂结束后,对地表建筑物进行拆除和清运,并对地表进行平整,然后进行植被恢复;

6不得损坏河道工程、水工程、堤顶路面、测量标志、水文观测设施、照明报警设施、通信电缆、宣传牌、界桩、里程桩、护堤护林设施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其它工程设施;

7禁采期内,采砂机械、设备必须撤出河道管理范围

7、环境风险措施

1建设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规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2柴油储罐采用双层罐,周边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渗池,罐区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设置消防砂等应急物资。

3)严禁吸烟、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柴油储罐区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油,在储罐区设置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及时处理。

4配备吸油毡或吸油毯等应急物资,若发生河面上有浮油或发生柴油泄漏,应该第一时间停止作业,并对油物进行吸附,吸附物用器具统一收集暂存危废暂存间,再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5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

8、服务期满后环境保护措施

服务期满后,办公区及生产设备设施均要照原环境保护部《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2017年第79号)要求,做好拆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污染物)应通过分类收集,进行妥善处置,被油料污染的土壤等应妥善收集,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生产、生活设施拆除后应对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复垦,或采取植树、植草等措施进行景观和植被恢复,以减少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对采区进行平整,不得形成阻水障碍物。

上一篇: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关于2020年7月2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下一篇: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关于2020年7月30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