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二) ——数字农业篇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其中彝族和傣族占65%。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围绕“一核三极三带”发展布局,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在新常态下奋发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以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矿冶业、加工制造业、生物资源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主导多元发展、三极支撑的经济格局,呈现出三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2018年以来,新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之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农业农村互联网建设加快、互联网应用逐步普及、农业信息化服务得到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着新平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采取五条措施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是政府扶持,带动、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平县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电商办,建立“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农业、工信、财政、电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组织相关部门和电商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引导企业入驻“掌云天”、“特色中国玉溪馆”。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或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园的企业,分别一次性扶持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新平特色产品网络销售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根据销售规模给予5至10万元的奖励。 二是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区域覆盖免费无线网络,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免费上网环境;依托云南凯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新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现已基本建成网销产品展示中心、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企业电商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农资综合服务中心。 三是注重生态农业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对重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和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监测,保障农产品绿色安全。先后有8家企业的18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的2个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达6.6万亩,产量8.21万吨,产值4.81亿元。 四是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快递、物流渠道,鼓励运营商发展配送网络,建立健全城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共有71个收发站(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日平均包裹量由2010年的200多件增至2016年的8000多件,快递业发展迅猛。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利用新平农业信息网、三农通服务平台等多种媒介,把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需求等益农信息输送到农村。通过开展现场观摩、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宣传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新型农民,树立他们的大数据理念和互联网思维,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一、农业农村互联网建设新平县一贯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县固定宽带用户数为52065户,2019年,全县固定宽带用户数为54988户,增长率为:5.61%。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新平县分公司(宽带接入与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新平支公司合作)为例:2019年2月完成全县123个行政村、1286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截至2019年上半年电信、联通及移动4G基站数: 
2.截至2019年上半年电信、联通及移动手机用户数: 
3.截至2019年上半年电信、联通及移动固定宽带用户数: 
截至2019年2月新平联通全县123个行政村、1286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固定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二、农业信息化服务近年来,新平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挖掘优势资源,以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立体气候条件为依托,主打高原特色农业牌,农业农村和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农业的“卖难买难”成为困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题。伴随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平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推动电子商务与高原特色农业有机结合,为农产品营销拓宽了视野,搭建起了营销平台,助推着农产品走向更广泛的空间。 截至目前,全县工商登记从事电商销售的经营主体34户(其中,个体7户,企业27户),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街道),经营的项目主要以农特产品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网络交易的个体户达500余个。在政策的指引下,新平县积极探索电商发展路子,电商发展实现了线下、线上同步销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云南地衡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玉溪市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以自建的“地衡丰电子商务网站”和“地衡丰微信商城”为主要渠道,实现线上销售;新平龙泉茶叶有限公司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以品牌“花腰女儿”为主打,在天猫开设旗舰店进行线上销售;彝家山寨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在淘宝网销售新平农产品;新平济饶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众筹预售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像这样的公司还有胜盟人家、绿野飘香农产品有限公司、龙泉茶叶有限公司、茶马古道茶叶有限公司、平掌供销社玉碗茶厂等企业。 新平县已建成1个“智慧农业”基地;5个“绿色农业”基地和19家“高效农业”示范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平县应用“互联网+”取得了可喜进展,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社尝到了甜头。“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产品”正成为新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名片,“互联网+褚橙”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正引领和推动着新平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由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万亩生态柑橘园“互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场+企业+基地+科技+庄园”的经营模式,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核心,集种养殖、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庄园。目前基地无线采集、无线控制、视频监控、异地监控等系统已经初步形成,自动施肥系统和自动灌溉等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中。基地于2016年引进农业互联网系统(银河之星智慧农业云平台)一套,用于基地2000亩柑橘精细化管理,该系统的使用将实现无线网络获取植物生长环境信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并实时收集植物生长信息、根据各类信息的反馈对农业园区进行自动灌溉、自动降温、自动卷模、自动进行液体肥料施肥、自动喷药等自动控制。现代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培育建设取得新进展。 
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能源环境示范工程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农业电商人才缺口大,电商平台明显偏少。电商发展的重点在于人,是否有一个好的团队去制定战略、落地实行是“互联网+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尽管“新农人”的出现已经为整个大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电商人才缺口相当大,其中农村电商人才最为薄弱,吸纳更多的精尖人才、迅速培养和提高当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都是农业电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就目前来看,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不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还有大部分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农业农村基础信息设施薄弱,对“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三)农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目前,多数企业还处于小农意识阶段,普遍存在销售方法传统,经营管理落后,“互联网+农业”观念不强,农业提质增效不够,示范带动动力不足。 “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重培训。建立专业的培训教室和系统培训教程,常年开展淘宝入门、网点提升等专题培训,形成系统而独具特色的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储备人才。 二、抓孵化。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及市场信息中心,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区,吸引淘宝卖家和摄影、商标注册、代运营、快递等机构入驻,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完善的服务孵化电商业户成长。 三、建平台。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公路、物流、仓储等方面,打通信息链接、信息运用、信息转化之间的关系。 四、搞示范。做好前期谋划和顶层设计,在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信息进村入户、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优化配套政策,强化推广运用,将“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作为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