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环境空气 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过程物料堆存、运输车辆及施工产生的扬尘,燃油机械尾气。 (2)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和机械、车辆的冲洗等。 (3)声环境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4)固体废物 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建筑垃圾(废钢筋、砂石、混凝土等)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为主要固体废弃物。 (二)运营期 (1)环境空气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污染物为搅拌站、水泥筒仓、粉煤灰筒仓、石粉筒仓产生的有组织粉尘;堆料棚、骨料装卸、输送带及运输过程产生的无组织粉尘;食堂油烟废气。 (2)水环境 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包括搅拌机清洗废水、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废水等。 (3)声环境 项目运营期间噪声设备主要有搅拌机、空气压缩机、各类泵、搅拌机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源强在70-100dB(A)。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的固废主要包含砂石分离机的废砂石、沉淀池沉渣、化粪池污泥、生活垃圾等,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以及车辆及设备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矿物油等。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 (5)生态影响 项目占地16000m2。项目区用地类型为工业园区工业用地,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及林地,不涉及生态红线,项目用地不会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而且项目周围无自然保护区分布,无珍稀、濒危或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存在。 项目区植被单一,生态环境一般,项目周围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及低矮灌木和杂草,项目设计时考虑了对项目区实施绿化。 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已无大型野生动物,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包括蛇、老鼠等。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对地表的扰动,将导致该片区原有的小型野生动物迁徙或减少。 项目的建设实施除了在施工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环境空气 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文明作业,在施工作业中扬尘较大时采用洒水降尘,使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限度,并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对无组织排放粉尘的要求,即周界浓度最高点颗粒物≤1.0mg/m3; ·施工中土方挖掘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等扬尘较多的工序应尽量选择在无大风的天气进行,拌料场地、原材料堆放处最好固定,以便采取防尘措施; 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产生扬尘较大的工序可增加洒水次数,减少扬尘; 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废气的排放; (2)水环境 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并入施工废水一起经废水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内的洒水降尘,不外排。 (3)声环境 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挖掘机、装卸车辆进出场地应限速;加强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保养维修,使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减少交通噪声,进出车辆和经过敏感点的车辆限速、限鸣;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施工期土石方的开挖与土石方的回填在场内周转,综合用于项目某些低洼处的填平,无废弃土石方产生。 施工期产生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利用,其余的运到指定地妥善处置。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于项目内集中收集运至项目附近垃圾点。施工期固体废物全部100%无害化处置。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环境空气 ①水泥卸料采用密闭气力输送,用气为罐车自带压缩空气设备,针对搅拌机内各物料混合时产生的颗粒物等废气通过脉冲式除尘器处理后经搅拌机主楼顶部15m高排放口达标排放。 ②粉煤灰、石粉等卸料采用密闭气力输送,用气为罐车自带压缩空气设备,水泥筒仓、粉煤灰筒仓通过脉冲布袋除尘,颗粒物经布袋除尘器收集后脉冲经高22m的筒仓仓顶达标排放。 ③堆料棚及配料仓区域粉尘:不同规格骨料通过配料仓底部落料口落入橡胶输送带,输送带呈封闭形式把骨料送至搅拌机。堆料棚至配料仓之间的区域设置三面围挡及彩钢瓦顶棚,仅留有运输车辆出入口,封闭区域内围挡四周、顶部区域设置雾化降尘设施。 ④车辆运输扬尘:厂区设置专人对进厂道路路面维护,设置洒水软管进行人工洒水降尘,发现路面有落石和砂石渣,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整洁;产品及粉料运输均为密闭罐车,骨料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进行遮盖处理,禁止裸露、冒尖或超载运输。 ⑤加强生产物料的运输及装卸管理,减少扬尘排放。 ⑥项目北面靠近弯腰树村一侧厂界需设置不低于2.5m高围墙,同时种植高大高木绿化树种,以减少厂区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防止污染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排放,应立即停止生产系统的生产,并组织维修,待系统正常运转后,方能正常生产。 (2)水环境 ①项目内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排水系统。 ②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洒水降尘;搅拌机冲洗废水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③项目建设1座1.0m3的隔油池、1座8m3的化粪池、1套日处理能力5m3/d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座20m3的生活区废水收集池、1座30m3的生产区沉淀池、1座20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项目需加强对隔油池、化粪池和沉淀池的管理,对池内的残渣及时进行清掏,确保隔油池、化粪池和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④对于项目处理生活污水的化粪池,建设单位应定期检查化粪池是否正常运营、是否泄漏等情况,避免化粪池泄漏而造成生活污水非正常排放,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3)声环境 ①生产设备加减振垫或消声器,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②项目北面靠近弯腰树村一侧厂界需设置不低于2.5m高围墙,同时种植高大高木绿化树种,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 ①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于垃圾桶,定期运至垃圾集中收集点。 ②除尘灰 搅拌机和筒仓粉状物料仓顶除尘器收下的粉尘直接落入仓内用于生产,不外排。 ③大颗粒砂石和沉淀池污泥 砂石分离机分离的大颗粒砂石和生产区沉淀池污泥,回用做项目区的原料。 ④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需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⑤项目化粪池污泥委托当地农户定期清掏作为农肥。 (5)生态保护 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雨天不进行基础施工,减少水土流失。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对周围农作物、人工植被和农田土壤的影响。无组织排放粉尘排放源低,适时洒水降尘,同时受到厂房、四周树木的遮挡,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组织粉尘排放源水泥、粉煤灰筒仓均安置除尘器,各个有组织排放源均做到了达标排放。 项目区周围主要是山地,项目对其影响较小。建设单位应尽量增大绿化面积,加强绿化植物的管理,绿化树种尽量选择本地物种,生长能力强、人工依赖性低的绿化系统,并增加绿化品种,起到美化环境、吸声、降噪、降尘和改善陆生生态系统的目的。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